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德罗巴来了。从阿内尔卡到德罗巴,又一位世界足坛大牌球星登陆沪上。环顾本赛季中超赛场,众多大牌纷纷抢滩中国足球,在这背后,是各俱乐部不计成本购买大球星、名教头的结果。他们,能给中国足球带来什么?
毋庸置疑,能引发球迷、青少年乃至媒体关注。对球迷而言,近距离见到世界球星是极大享受。同时,对激发青少年喜爱足球、参与足球运动作用显而易见。
但也有不同的质疑声,在德罗巴被球迷疯狂围堵时,现场半岛电视台的记者说起大牌球星加盟,认为作用当然有,但作用体现在足球水平上还是足球市场上?有待检验。此间报纸援引英国一家媒体观点,“中国足球的这种投资方式是缺少耐心的表现,他们希望立竿见影,而不是从足球发展的长远眼光来思考。”
著名教练吴金贵认为,要一分为二分析。“日本在职业足球初期,也吸纳了一批高龄球星,比如当时的贝贝托、斯托伊奇科夫、邓加等人,确实带动了日本足球的启蒙和发展。”他说,“球星加盟只是日本联赛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关键是他们确定了技术风格学巴西、联赛构架学德国的发展理念,并且培训了一大批具有专业素养的高水平青少年足球教练。”
诚然,在关注中超球队成绩时,不该忽视中国足球的塔基建设。一组数据无法摆脱目前的尴尬:目前我国有两万多名注册球员、4000名注册教练员、5000名注册裁判员,刷新中国足球历史最低水准。反观日本,注册球员超过100万,注册教练员6万多,注册裁判员12万多。如今工作重心转向校园足球的吴金贵认为,培养更多高水平的青少年足球教练,比青少年人口的提升更重要,“如果教的都是错的,踢球的孩子再多,也是走在错的路上。”
足球圈内专家早已形成共识:“青少年足球水平上不去,来再多大牌都白搭,还是要培养本土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