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新华网上海5月4日专电 题:逆回购操作反证5月份资金面困局
新华社记者 杨溢仁
时隔4个月,在市场一致预期“降准”将至的时间档口,中国人民银行周四在公开市场再次重启7天逆回购操作,投放资金650亿元,中标利率落于3.53%。
这是自2003年以来央行首次在非春节时间展开逆回购操作。这一方面印证了管理层此前“通过适时加大逆回购操作力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方式稳步增加流动性供应”的表态;另一方面,在今年公开市场到期资金偏少的背景下,该动作亦标志着央行逆回购操作或将常态化,并可随时补充市场流动性,保证货币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鉴于本周公开市场的到期资金规模为520亿元,且正回购以及央票均继续停发,则央行共实现资金净投放1170亿元。
“个人觉得,本次逆回购表明央行对流动性的态度还是以维稳为主,选择逆回购而不是降准,可能是对4月CPI还有所顾忌。”国海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员高勇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逆回购利率为3.53%,低于货币市场同期限利率,也说明央行意在引导市场利率下行,降低资金成本。”
中债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3日收盘,银行间各期限资金利率总体呈现出小幅上行的态势,其中隔夜回购利率较前一交易日上行11.4个基点,至2.961%;7天回购利率亦微涨4.2个基点,徘徊于3.8%附近。
在高勇标看来,逆回购操作将有效缓解偏紧的资金状态,并促使降准向后推迟,而4月CPI若依然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那么也将对降准形成约束,“我们认为,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很可能要延迟到月中或月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