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从军事角度而言,马岛战争堪称经典。
但从政治角度而言,马岛战争却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
英国虽然夺回了马岛,但却损失巨大,只能算是“惨胜”,
而对于阿根廷来说,马岛更是留下了世纪伤痕的“惨败”。
而时至今日,马岛,依然是夹在两国之间不能轻易触碰的敏感词。
2012年3月21号,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
被称为南美“大本钟”的“英国塔”,被当年应征入伍、准备参加马岛战争的阿根廷老兵占领了。
这座钟楼是上世纪初阿根廷庆祝建国百年时,英国政府赠送给阿根廷的礼物,但在阿根廷人看来,它不是“自由女神”,而是英国奴役的象征。
罗杰-沃特斯,和平主义者,英国平克-弗洛伊德乐队的灵魂人物。
3月6号,他迎来一个新的“铁杆粉丝”,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
阿根廷媒体用“充满魅力”来形容这位过气的摇滚明星。
只因他在马岛战争30年之际重新唱起了反战歌曲《迷墙》。
而在英国,3月5号,《迷墙》也时隔32年后重新挤进流行歌曲排行榜,列第22位。
尽管沃特斯后来更正说这是个“翻译错误”,但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布朗所提到的“史密斯”指上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的一支英国乐队。
本周,史密斯乐队主唱莫里西(Morrissey)也受到阿根廷总统的接见。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演唱会上穿上了一款印有英国王子威廉和王妃凯特结婚照的T恤,上面写着“我们恨威廉和凯特”。
1982年马岛战争期间,英国王子安德鲁曾驾驶直升机参战。
30年后,今年2月,30岁的王子威廉又以英国皇家空军搜救飞行员的身份,在马岛服役6周。
3月21号,威廉王子回国。
而英国《每日邮报》则提出假想的预言:
“2012年7月27日,伦敦奥运会开幕当天,阿根廷海空军对孤悬海外的福克兰群岛发起突袭,数百名英国守军战死,正在当地服役的威廉王子不幸沦为阶下囚。”
康辉:时光易逝,仇恨难消。
但30年的时间距离,让我们可以将马岛战争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上,加以解读。
那不仅仅是一场两国间的军事冲突,更被烙上了当时的时代烙印。
阿根廷军政府的镇压手段来自于美国国防部举办的美洲军事学校,后来改名为“西半球安全合作中心”。
1960年,后来在马岛战争期间担任阿根廷总统的加尔铁里曾在该校学习六个月。
1978年,阿根廷赢得第11届世界杯。
与此同时,英国《新政治家》杂志撰文称“阿根廷作为一个国家的失败是本世纪最大的政治之谜”。
据阿根廷官方统计,在“肮脏战争”期间,9000名左翼人士被绑架、拷打致死,而真实人数可能接近3万人。
1981年12月,陆军总司令加尔铁里任总统时,阿根廷经济亮红灯,通货膨胀率高达150%。
1982年4月2日拂晓,阿根廷军队5000余人登陆马岛,驻岛英军投降。
第二天,当加尔铁里宣布夺回马岛后,数十万人在“五月广场”集会支持他,加尔铁里成为阿根廷的“民族英雄”。而就在前一天,这些人还是军政府的反对者。
1982年6月13号,6500名英军开始对马岛阿军最后的加尔铁里防线发动进攻。
当时英国飞机用温柔的女声在阿军上空广播说:“放下武器,赶快回家看球吧”
6月14号,马岛战争结束。
同一天,第12届世界杯在西班牙开幕。上届冠军阿根廷队在揭幕战上迎战比利时,以0:1告负。当时崭露头角的马拉多纳,留下了这张著名的照片。
随后,阿根廷队在小组赛中即遭淘汰。
马岛战争后,加尔铁里卸任总统及上将职位。
1983年,阿根廷军政府垮台,加尔铁里由于其在战争中“指挥失误”,被判刑12年。
1986年6月22号,马拉多纳在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中,用上帝之手击败了英格兰队。
1987年6月24号,阿根廷陷入债务危机,一名婴儿在切?格瓦拉的故乡罗萨里奥诞生,他的名字叫里奥内尔-梅西。
康辉:马岛是战场而非球场——会踢球的不一定会打仗,会打仗的也不一定会踢球。
阿根廷人挟世界杯冠军的余威,没能在马岛战争中取胜。
而对足球根本就不感兴趣的撒切尔夫人在马岛战争结束后又组建了一个“战争内阁”,对英国的“足球流氓”宣战,不过收效甚微。
今年7月,伦敦即将迎来奥运会。这倒使人想起了一个古老的命题:各国间的政治争端能否也像体育运动一样,用文明的方式、公平合理地解决?
然而,现实政治远比体育比赛严酷。甚至就在眼下,随着马岛战争30周年临近,英阿双方剑拔弩张的态势也变得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