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官员也有自己的隐私权,就像医生治病,病人的病例是隐私,需要保护。”1月24日,广东省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举行了预备会议。广州团的叶鹏智代表认为,反腐倡廉应该形成社会高压态势,让有腐败想法的人不敢贪。关于官员财产公开制度,他建议采取随机抽检的方式公开官员财产,比如可以采取定期“摇号”的办法,并称,“官员也是人,也有隐私;官员是公仆,不是老百姓的奴隶。”[详细]
我在办公室写材料,既无决策权,也无执法权,有必要公开所有的家庭财产情况吗?
由于各种原因,现在确实社会形成收入分配悬殊,两级分化,也导致了仇官仇富的心理。但我认为,官员的合法收入,即使再多,能够说清楚来源渠道,老百姓是会理解的。最怕是来路不明的巨额财产,老百姓恐怕就不能理解了。
“官员也有自己的隐私权”
官员财产公开涉及隐私问题不能一公开了事,公开后家人的安全问题如何保障?官员财产公开需要有一整套设计详细的完整制度,既不能操之过急,又不能遥遥无期。公开的内容应不限于财产信息,敏感信息和关键信息都要公开。
一直以来,官员财产公开并不缺乏公众支持,缺的只是官员自我支持。官员财产公开的最大阻力是官员,但突破口同样在官员身上。只要有更多的官员愿意公开财产,阻力将转变为动力。
以房产信息公开作为官员财产公开的突破口是实施成本最低、技术上最容易实现的方法。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比预想的要艰难,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信息安全,需要专门研究,面临着如何规范信息查询和使用的困境。
官员个人家庭财产公开制度的雷,打了若干年,可一直没真正下过雨,这说明,阻力很大,形势也很严峻。广州市政协副秘书长范松青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率先晒出自家房产。公开了,可连组织里的人都质疑,“一个厅局级干部,怎么只有70多平方米的房子呢?”相反,如果是“摇号”式的公开官员个人家庭财产,如何能取信于民,草根百姓怎么能相信官员不腐不贪?官员不敢公开个人家庭财产,就有隐瞒和贪腐之嫌,而有组织的“摇号”式治腐,无异于是“隔着墙头扔砖头,砸到谁算谁”。其实,在网络发达的现代社会中,官员财产是隐瞒不了的,房姐、房叔们的曝光就是最好的例证。只要动员广大的草根百姓,发动一场人民反腐战争,如果让草根百姓掌握“摇号”的机器,贪官、腐败同样也无路可逃。
虽然,抽查并非彻查,比例与操作方式有待观察,但其意义绝不可低估。从制度构建维度,一项合理的制度,必须设计巧妙、制作精良,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还要“带电”——具有约束力。只“报告”,不核实、不处罚,约束力欠奉,久而久之,制度就得不到执行者的尊重,渐次成为“稻草人”。抽查核实,补上监管短板,可视为制度完善之举。十八大之后,中央高层释放出反腐的决心,具体措施还未出台,但基层官场已嗅到风声,作出反应——由于担心个人财产公开临近,社会已出现官员急于卖房套现的现象。而且,由于过去许多领导干部并未重视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有意隐瞒真实信息,一旦被查,肯定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因此,如果较大密度抽查干部的“报告”,必然产生极强的震慑力,甚至引发基层官场“地震”也有可能。
诚然,“摇号”可以有效的保障我们干部的隐私,也可以让我们的群众行使自己的监管,这样的结果似乎是相当好的局面。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另外一种可能,在申报财产管理部门没有任何漏洞的情况下,我们的确能够实现这样双赢的局面,可是在现行的制度下,监管漏洞不可能完全不存在,也就给予我们极个别“用心良苦”的干部可乘之机。想要既保护干部隐私权,有让群众满意的行使权利,那就需要我们在“摇号”公开干部财产的同时,寻找到与之相配套的制度保障,如何申报财产,如何监管财产,如何去查证财产的真实性。仅仅靠我们干部的放任和信心,是不是真的能够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的监管部门和我们的有关部门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最大限度的实现最为理想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