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名校变景区,“限游”行不行?

    厦门大学校园从12月17日开始实行对游客有限度开放,每周的周一到周五,游客只能在12点至14点以及17点后这两个时段进入校园。早在今年6月1日,厦大已规定不允许旅游团进入校园,大部分食堂将不接待游客,不再接受现金消费。大学“限游”,不乏先例。去年北大就作出了每日参观游客在5000人以内的规定,清华则将高峰期参观时间限定在8:30—16:30。近年热起来的“高校游”,给名校管理造成压力,关于名校限游的争议不绝于耳。[详细]

众说纷纭

厦大教师

防止校内资源被游客透支

大学的“限”字文章都有着相似的初衷:防止大学的环境、教学和后勤等资源短期内被大量游客透支,维护校园运转秩序。

请游客多体谅学生

不要再让校方体谅游客啦!先体谅体谅学生吧!上着课不经意回过头就看见大镜头在身后对着我们拍,那瞬间“吓尿”的经历,至今我还耿耿于怀呢。

学生
学生家长

要么就完全开放,要么就完全禁止,这样慢吞吞的,让大家都很委屈。你们觉得我们进来扰乱秩序,我们好容易有个假期,还要顶高温战酷暑排一小时长队,进来了也一肚子气。大学校园这么大,听说平时学生有好几万人,现在他们都放假了,游客肯定没有平时的学生多,为什么要限制我们?

厦门大学颁布“限游”令,各方褒贬不一

既然是由国家拨款的公立学校,在道义上,其校园就应该向社会公众开放。在允许的条件下和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接受游客进入校园参观游玩。北大、清华等著名学府,应该是全民学校,有义务向社会公众开放校园。

教授
专家

大学校园不该成为公园

以我个人的看法,大学校园不该成为公园。即便暑假期间,仍然有很多学生在校,更有很多外地进修生在此期间到大学学习。游客的来临已经严重影响学校秩序。

逛校园是附近居民的习惯

我住在周边,经常进去办事,也经常进去散散步,这都成为我们许多居民的习惯了,如此一限,岂不是把我们这些“老朋友”也挡在门外了?

居民

深度看点

大学校园限游还需“导游”

从社会反应看,每次大学出台“限游”规定,常常是既有掌声也有砖头,校园管理人员和学生大多欢迎,游客和旅游业人士则大多反对。人们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和利益来看问题,本属正常。问题在于,当四面八方的游客涌向各大名校,大学和游客都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行事,如何在旅游需求高涨的背景下寻求二者的平衡点? 大学校园是一种特殊旅游资源,面对游客需求,不能一禁了之、拒之门外,也不能放任不管,任由旅行团的三角小旗遍地招展。但是,“限游”之外也需“导游”。这需要有关部门和大学加强协作,对大学校园旅游资源进行适度开发和利用,引导游客理性参观、文明参观,使风景与人文共生的校园,成为教育国民、以文化人的一方乐土。

——李力言 评论员

“限游”应该校方说了算吗?

从民主来说,大学不得随意限游。大学限游,纳税人,捐赠人等怎能没有发言权?怎能由学校搞一言堂?是否限游,是不是该有包括纳税人、捐赠人等社会人士参与的民主决策程序?从科学来说,限游方案不得粗疏。就算经过民主博弈,允许大学限游,是不是大学限游方案应该制订得更科学、更人性些?比如限游时段,允许旁听等特殊例外,是否收费,收费去向是否接受监督,东门进,西门出,等等,是不是应该考虑得更科学合理一些,可操作性更强一些?从发展来说,大学当思限游之过。游客追捧,大学喜,游客拥挤,大学忧。为什么其他大学不限游?游客追捧,是看重民主与科学,还是看重金钱与权势?大学限游,怕不怕游人用脚投票向后转带来的连锁反应?

——李云勇 媒体评论员

建议假期适度开发旅游

大学校园适度开发旅游资源,提高学校的声誉,扩大社会影响力。树立名校形象并进一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每个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当今各大高校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强宣传显然不可避免。适度开发旅游资源,不失为一个亮出高校特色、打出高校品牌的好办法。同时,高校作为一种社会公共教育资源,除了有培养在校学生的责任外,还应承担一定的社会教育任务,让校外人士感受并体验其科学、人文氛围,提高全民素质。每逢假期,学校的各类资源便处在闲置状态,不如适度开发将其开发成教育基地,组织校外各类人士参观,让他们感受高校的文化氛围,接受校园内浓厚的文化熏陶。

——吴彬彬 评论员

观点PK

支持 45963 支持,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爱护

“限游”是对在校学生和公共资源的保护,校园承载能力毕竟有限,游客应该给予理解,并主动爱惜校园这方净土。 [详细]

支持 45963 反对,应对外开放履行公益职能

作为优质的公众资源,名校应尽量开放,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高校“限游”将他人拒之门外的做法不符合学校宗旨。 [详细]

支持,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爱护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

反对,应对外开放履行公益职能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

专家解读

廖铮铮记者

火爆“校园游”折射名校崇拜症

暑期北大、清华“校园游”的热潮,只是中国社会中泛滥的名校崇拜症的一种表现。几年前,《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中就写道:“近年来的名校热,将‘成功’的概念挤得越来越窄,非名校的吸引力严重弱化。将财力人力过度集中于‘名校’而忽视对非名校的拉动和鼓励,事实上是在为名校崇拜推波助澜,不但掩盖了名校的某些缺失,更有意无意地强化了诸多高校的市场化、商业化色彩,使得大学本该担负的社会使命,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都渐付流水。”这样的问题一直存在,要获得解决还必须整个社会下很大的决心和力气。

刘效仁评论员

名校之魅力在哪里?

名校成为游客观览的热点,除了自然地理景观,独特的建设风貌,更重要的是它的人文景观,是它悠久的历史文化科学传统,是它的包容万物、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世界一流大学“不仅要有大楼大师,更要有大爱”。这种大爱就不仅是对于本校师生之爱,更是对于社会公众的爱,对于平凡普通百姓的接纳和宽容。这种爱至少应该表现为,对于那些慕名而来的人敞开胸怀,通过定时的开放和有组织的观览,满足社会认知的需要,并真诚服务于社会需要。不但要让人们走近自己,更应该让人们通过亲近,走进大学的文化大学的传统,感受大学之大,大学之美。

黄学清媒体观察员

国外:校园开放日、分场合设卡等

英国的学校在招生之前就有一个开放日给到学生和学生家长,让那些学习比较好的学生早点来学校参观,将来在报考的时候,可能会比较倾向于到这个学校来。在开放日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家长带着学生到学校里面去,专门看学校、参观学院、听老师讲解等等。日本的大学很少有门卫,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只有学校的图书馆这样地方才需要图书证或者其他证件才能进入。但是日本家长主要是以让孩子了解学校文化为目的,从小学就让孩子立志报考东京大学等的名校的家长并不多见。日本高校的方法是与其让家长、学生盲目参观,不如有意识地展示自己。

调查话题:高校资源应该如何开放? 调查人数: 24536

你去过大学参观吗?

  • 经常去,喜欢大学的感觉
  • 偶尔会去,看学校和时机
  • 没有,对参观大学没兴趣

你认为大学最吸引游客的地方在于?

  • 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 浓厚的人文气息
  • 优美宜人的校园环境
  • 轻松纯真的校园气氛
  • 各种场馆便利的硬件设施
  • 其他

你认为高校资源应该如何向社会开放?

  • 完全开放,与社会共享资源、培养孕育一方文化
  • 有选择地开放,率先保障学生利益,着力培养英才
  • 不了解,说不清

往期回顾

留言板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