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从现场到医院不到3公里的路,足足走了40分钟!”这是120急救中心王医生8日发的微博。王医生说,12月7日晚6时许,田村北路一名年过五旬的骑车人不幸被轧成重伤。王医生随车抢救伤者的过程中,亲眼看到一路上鲜有车避让,眼睁睁地看着一个生命在她面前逝去,“作为医生,我为失去的生命而惋惜,作为公民,我很无奈。”另据调查显示,半数司机不会给急救车让道。[详细]
作为一位病人家属,当看到这条信息时,心里不由得像外面的天气一样寒冷。应急车道被占用是常有的事,但大多数人都抱着侥幸的心理,却从未想过,他们堵的不光是车,也“赌”着别人的命。
车主意识差是最大的问题,交通规划不完善也有责,但是平时那些“狼来了”的乱叫嚣特种车造成大家的麻木和不信任,是否也有一定责任呢?
事情发生在周五晚高峰期,这个时间的北京道路交通,主要问题不是司机让不让道,而是拥堵到无道可让。将交通治理问题归结到司机道德问题,无助于实质矛盾的解决。如果北京道路交通规划与治理问题得不到有效缓解,领导出行尽量不道路管控,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为急救车让路,就是给自己留条活路
想起两个真实故事:1.某救护车去接要急救病人,遇一车故意阻拦,最终超过,到了小区救出人正要上车,刚阻拦的车也进小区,车主跪了,因为救的是他母亲;2.也是中国堵车,老外主动指挥交通帮助救护车通行,被拍客拍下。一些人不愿意让,一些人不知如何让。
堵车只是这一事件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在于各大医院为了减少救护车购买成本,购置的救护车多为国家标准中最低级别的运送型救护车,这种车辆只能提供最基本的氧气和输液功能,其他一切措施均无,这才是惨剧的根本原因。
不能只说民众冷漠什么的,首当其冲要责问的是,政府是怎么规划道路和交通的。医院门口往往是最堵车的地方,比如安贞医院门口,天天水泄不通,明眼人一看就是规划问题,园林部门不肯让道。急救车在路上争分夺秒,有时在医院门口也干急。
在“路德”尚未形成的情况下,用“路规”强制避让或为一个可行之策。在国外,给急救车让路是“铁律”。无论是德国“任何车辆听到救护车的警笛声都要尽力让出车道,即使发生交通意外”的规定,还是新加坡“拍摄到哪辆车不给急救车让路,就将受到重罚”之做法,都可借鉴。此外,还须创造条件地保障“生命通道”的畅通。加强道路交通规划与治理,缓解拥堵状况,将是解决当前“生命通道”矛盾的根本。而完善交通法规,打消诸多司机担心的“让车后造成的违章是否要挨罚”等疑虑,将是化解“生命通道”尴尬的最后一道关口。
给救护车让路,也是个技术层面的问题,解决方案自然也该从技术层面着手。在我国的交通法规中,并未给出“如何让道”的理论指导,在驾驶考试体系中,也没有相应的理论和实践学习。于是,当警笛在身后响起时,怎么能指望司机们做出正确的反应?新闻中提及的那辆让路的汽车,也是先做出了“骑到隔离带上”的错误举动后,才把车停到便道上让出了通道。摒弃缺乏实效的道德说教吧,如果要解决生命通道被堵的现状,就请从驾校开始,手把手告诉司机们如何让道。而不是把他们推到社会上,接受“老司机们”如何抢道的再教育。
“平时看到太多的特权车,他们滥鸣警笛,滥闯红灯……对特权的怨恨和愤懑便会让他们对特权车的尊重与敬畏大打折扣,不让路也再正常不过了。”这种社会情绪更为可怕。北京的这个案例已经告诉我们,这种社会情绪的蔓延,买单的,还是这个社会的无辜者。特种车辆拥有特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利用这些特权“为所欲为”的人。它不但会消解民众对“特权”的敬畏感,更会促使民众带着一种“事不关己”的逆反报复心态,让更多的人去无辜买单。因此,当务之急,乃是限制特权的无休止滥用,否则,这类事件就像“狼来了”的寓言一样,在现实中不断出现。
为鸣笛的救护车让道,就是为别人和自己的生命让路。不避让救护车辆不仅是道德低下的行为,更是违法行为。驾驶员就算让道困难,也应主动帮忙,而不是麻木不仁。 [详细]
在目前的道路规划不合理、交通拥堵频发、交通法规不完善、特权车滥用等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单纯指责驾驶人的素质并不公平。比素质问题更重要的是管理和立法问题。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