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在哪里工作?户口在哪?月薪多少?”30余年来,市场经济重塑了中国的面貌,而相亲这种古老的传统也有了某种商品的味道。就像要在股市中选择一只绩优股一样,人们热切地期望能够从市场中找到最好的那个人。“在中国,浪漫往往输给现实;相亲很大一部分已经变成商业交易。”《纽约时报》这样评价中国式的相亲热潮。坚持理想主义,还是学会妥协,烧完美好青春换一个老伴? [详细]
中国式的爱情,真是少壮不努力恋爱,老大徒伤悲相亲。在校生被父母抓早恋,毕业生被父母逼相亲。早恋别早睡,相亲别相金。金钱,房子,真的是结婚的必须么?如果是,请一起努力吧,毕竟新婚姻法出来了。
首先声明一下,我是一已婚男士,我个人认为,门当户对是俩人能长久的基础,在中国这个特定的环境下,只能这样相亲,很正常不过了。在中国没有人愿意尊重你的浪漫,而是愿意尊重你有钱后的浪漫。
年轻没有安全感的时候寻找物质,中年有成的时候再来寻找感情,这是不是中国式婚外情和离婚率高企不下的原因?只要两个人一起努力,面包会有的,房车也会有的,为什么要在年轻时一步全部到位啊?太容易得到反而满足感降低了呀!真不明白了!
中国式相亲越来越现实,真爱让位于物质条件
也不能说中国人从来不是以寻找爱为目的,只能说物质是必要条件,感情是不充分不必要条件。而五千年所谓教养,是可以先婚再恋,日久生情,生不了情也生了娃。“婚姻必须满足社会责任而非个人欲望。计划生育政策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期望。”所以中国式婚姻,不是更游戏轻率,而是更认真沉重。
中国的家庭承担了过多的社会功能——经济、教育、养老,核心的情感功能反而退居其次了。在一个正常的社会,很多应当是政府和社会来承担的。
择偶时看重对方的出身、学历、财产、地位、社会关系等“硬件”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人们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自然现象,无可非议。不过也应该看到,这种功利性较强的择偶行为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一是当双方的实力对比关系发生失衡时,往往出现不满,导致婚姻危机;二是由于夫妻关系的理性色彩浓厚,难以获得浪漫的爱情享受,往往双方关系紧张时,一方寻找婚外情,从而导致夫妻关系破裂。
毋庸讳言,恋爱婚姻从来都离不开柴米油盐的现实考量。即便是在革命风潮余波未退,民众生活极度贫困的70年代中后期,结婚不也讲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以及四十八条腿吗?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当我们生活日渐富裕之后,物质对于婚姻的重要性反而被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是谁在引导、传播这一近乎病态、变态的婚恋观?笔者以为,这其中个别媒体节目的不良导向应承担很大的责任。
西方以感情为基础的婚恋观,实际上也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婚恋价值观的传统回归。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思潮涌动,当代中国青年的婚恋价值观也在发生着转变,他们告别传统的婚恋模式和价值观,择偶条件不断向物质化、功利化的倾斜。而欧美婚恋观的转变过程,对当代的中国青年有借鉴意义,以感情为基础、不夹杂社会、经济条件的婚恋价值观值得提倡。
父母对婚姻的感悟要比子女深刻许多,看人更准确,可以预防子女脑袋过热选错人。另外,家人作陪可以显现对相亲的重视程度,提高双方交往的诚意。如果相亲成功,子女不用担心父母不同意双方的交往。 [详细]
婚姻是一辈子的事,应该由子女自己做主。家长、子女两代人观念悬殊,对婚姻看法会不同,看人的着重点也不同,容易产生分歧。而且父母亲在场,有可能给相亲者造成心理压力,击退潜在结婚对象。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