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自10月10日晚莫言被宣布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其山东高密的旧居就成旅游热点。仅10多天,院中树苗、萝卜等均被拔光。有游客边扯树叶边许愿:“让儿子也沾沾文曲星莫言的光,保佑儿子明年考上北大”。莫言二哥管谟欣对此很无奈:“担心怕人家说闲话,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你们莫家就翘尾巴了?”目前,当地政府已重视此问题,据悉,将会把莫言旧居管理起来。[详细]
自从莫言火了之后我终于知道什么叫“魔幻现实主义”,现在围绕他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堪称“魔幻现实主义”,摘片人家种的叶子就有考状元的希望,呵呵。
呵呵,可以把它转变成商机的啊。应证了那句对读书人说的老话:都来锦上添花,就不雪中送炭!
雷峰塔建于公元975年,历时6年完成。后来,由于传说雷峰塔的塔砖可以用来驱病强身或安胎,许多人就从塔砖上磨取粉末、挖取砖块,还有人从塔内挖寻经卷来牟利。1924年9月25日下午,几乎挖空的塔基再也不堪重负,突然全部崩塌。
莫言故居被“偷菜”,游客为“沾光”拔光萝卜
其实对大部分人来说,莫言只是一个代号,一个获了奖的名字而已,他的出身、学历、经历、作品都是无关紧要的。下一步大概就会从他们家房子上拆砖拿瓦了,因为这些砖瓦沾染的灵气。这也是“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送学”之后的“中国式沾光”吧。
“元芳,关于此事你怎么看?” 元芳:“大人,此时必有蹊跷。政府之前说了,就算赔钱也要大批量地种植高粱,目前看来,树苗、萝卜被拔光,未来种高粱,怕是凶多吉少。”
“信莫言,上北大”将部分人的功利迷信思想暴露无遗。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理想,是所有科学、文学巨擘的最好注脚,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强大的稀缺品格。
莫言获奖确实是个喜事,作为中国人我们确实是该高兴,但是,若把喜庆追捧化,就会闹笑话。若喜欢莫言,尊敬莫言,你可以看其书读其文,甚至到其故居游一游也未尝不可,可是若以慕之名,拔人家的萝卜,就不仅可笑,而且非法了。要知道,萝卜上是没有文学仙气和作者才气的,这是一个常识。显然,个人和群体的道德若营养不良,就会产生荒诞现象。荒诞在文学里是一种艺术,可是荒诞在现实里却是一种病态。由此看来,道德课,是一堂自习课,也是一堂社会公共课,这课要是没上好,笑话还会接连不断。
山东旅游口号已经快“一山一水一圣人一文豪”了,在“文豪故居二日游”光芒映照下,高密街头的火烧和烧鸡都标上了莫言的简介。借用莫言手稿中的自嘲,“只因高密少名人,故将莫言捧上天,但愿今后三十年,故乡能出真圣贤。”目前种种对莫言的消费行为正应了诺奖评委会的颁奖词:“魔幻的现实主义”。如何将虚无的文化或虚幻的圣贤与现实经济紧密结合呢?其实文化产业有其自然规律,民心认可与否更无法速成。大力开发莫言旅游文化产业是好事,但一切应在尊重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下进行。
“莫言效应”可以利用,如果能够借助“莫言效应”发展了当地经济,改善了百姓生活,不但为当地政府和百姓所乐见,想必莫言本人也会感到由衷的高兴。莫言是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前面没有“诺奖效应”可以借鉴,一切都要靠当地政府边实践边摸索。如果盲目冲动而大兴土木,成功了还好,失败了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当地政府想把这种文学和文化意义上的财富转变为经济意义上的财富,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在这种转化的过程中,如何做到稳打稳扎,避免盲目冒进而导致得不偿失,甚至是劳民伤财。
高密是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家乡,莫言的文章很多直接取材于高密,这些对于游客有吸引力。地方政府借用莫言效应,重视发展文化旅游,成功的几率很大。 [详细]
虽然莫言效应持续发酵,但更多人可能只需读莫言的作品,而不一定有兴趣去莫言的家乡走一遭。莫言效应会随着时间逐渐减弱,高密要发展旅游,单纯依赖莫言效应很难成功。 [详细]
高密利用莫言效应开发旅游无可厚非。要想成功,需要从科学估算、合理规划、打造出有特色有文化底蕴的旅游项目、改善基础配套设施、提升旅游体验等多方面入手。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