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学校撤并如有多数家长反对不得强行撤并,已经撤并的学校或教学点,确有必要的应当恢复,县级政府在完成专项规划备案前暂停撤并。“就近入学”:学生上学步行或乘车时间不超过40分钟。
乡村学校大量消失,还有影响更深远的“事故”,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曾经以乡村学校的存在形式,深埋于中国乡野文化的种子,正被渐次抽离、掏空,继农村青壮年大量流入城市、农村老龄化、留守儿童骤增之后,农村空心化趋势再一次加剧。
农村学校撤并的纠结,折射了典型的拍脑袋决策。科学发展的精髓,就是要有科学的态度和行为,如果决策仅凭长官意志和庙堂之空想,就会脱离实际,而脱离实际的决策,带来的果子必定是苦涩的。仅凭一时兴起,说撤就撤,说并就并,孩子不应在公文的戏法之间,轻于鸿毛。
农村学校,要存还是要废?
当听到十年间,我国乡村小学数量竟锐减了一半,不免心中一痛。这可能意味着在许多乡村,那盏灯黯然熄灭。亡羊补牢之策,可以防止更多这样的灯灭去,然而,如何能让遥远的乡村以让人心安的方式重燃人文教化之灯,依然是一个待解的问号……
我国出现的教育投入不足、克扣拖欠教师工资,农村一哄而起撤点并校,都因教育决策权就在当地政府,政府想投入多,就投入多,想撤校就撤校,所以必须改变这种教育管理、发展方式,农村的学校发展,应该交给村民委员会自主决定。
我不否认,撤点并校在优化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集合教育资源和师资优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看了这些孩子的辛苦,就不能不让人生出一丝疑虑——对教育资源和师资投入不足,要通过撤点并校进行弥补,是否值得?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工业化引起了城市化,在农村生源减少的情况下,将教育资源适当集中有助于优化整体教育质量,农村学校撤并也有积极的意义。但在推进政策的过程中,一些政府部门不顾当地实际,搞“一刀切”,盲目推动农村学校撤并工作,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各地积极撤点并校不外乎两种动机。一是顺应学生人数减少而撤并;二是人为地加剧撤并,而真实动机往往是非教育的。学校撤并规模越来越大,一个原因是学校撤并可明显减少地方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另一方面,它演化为一项新的‘政绩’运动。在地方政府‘城市化率’的攀比中,撤点并校成为拉动县镇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有力工具。
中国缺少一本《教育法》,它应为撤校和建校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就像美国教育法规定的那样,有50户人家建一个小学,有150户人家建一个中学。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撤点并校建一个你想要多大就多大的学校,这是我们10年来应该反思的问题。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民观念的变化,带子女进城读书,接受更好的教育成为大趋势,而农村学校很难提供优质的教育条件,撤并是对教育资源的优化 [详细]
撤校有合理性,但农村学生的入学问题变得更复杂,撤校是将教育负担更多地转嫁到农村家庭身上,对教育的投入,不能简单地算经济账,就近入学依然是保证义务教育实施的最好手段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