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去向
文建明先进事迹报告会今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会见文建明同志和报告团全体成员并讲话。
四川省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在工作中推行集中办公、阳光政务等创新举措,探索出加强基层建设的“城南经验”。
文建明到底“高”在哪里?亲民、爱民、奉献;廉洁、勤政、务实;改革、创新、坚强……他的先进事迹很多很多,看似很难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准确概括。
文建明是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他在农村工作近30年,始终怀着深厚的感情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众诉求作为第一信号,把为民解难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经历了17次手术,医生宣告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文建明居然能够“死里逃生”5年。他依旧每天忙碌,实在是痛得受不了了,就两手按住腹部,等那一阵子痛过后,又坚持上班。
我家在五四村,全家5口人。2008年,文书记组织修建连接五四村等6个村的环形公路,这是村民盼了几代人的大好事。但是,修路需通过我家的祖坟。起初我们全家人极力反对,原因很简单,迁祖坟在农村是犯大忌的事,会坏了风水。
在营山县,文建明还有另一个绰号:“治乱书记”。2001年4月,他被派到新店镇任党委书记。这里一年换了4任镇领导,其中一位上任不到两个月,就找县委闹着要走人。那个年月,农村税费改革还未推行,农民负担沉重,干群矛盾突出,乡镇干部不好当。
人民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同样应当是发展成果的共享者。作为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依靠人民群众,就是要摆正主人和公仆的位置,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当作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与民生利益息息相关的重大决策,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进一步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群众利益至上,工作才会得到群众支持。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农民负担、下岗再就业,还是征地拆迁、旧城改造等等,各种阶段性社会矛盾不断出现,如何化解这些难题,对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践证明,把群众的事当做干部的事,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可以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这要求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各项决策的最高标准,用决策的民主性保障科学性。一切以群众满意作为标准,就是要走群众路线,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使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当干部就应该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
文建明曾说:干部服务群众,就好比对“对联”,群众提出的问题是“上联”,干部的真情服务就是“下联”。要说有什么高招,这就是高招:要看得起老百姓,要听老百姓在想什么,要按照老百姓的意愿去解决问题,最终肯定能达到一种理想效果。
在四川省营山县,凡是与文建明一起工作过的农村基层干部,都称赞“他是一位把班子带得最好,率先垂范的好班长;是一位把发展抓得最紧,实干富民的好书记;是一位把百姓看得最重,一心为民的好公仆。”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就必须尊重其市场主体地位,发展“百姓经济”。与之相对的,是行政命令式、替民做主的“官长经济”。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对发展农村经济有着独到的看法。
他在农村摸爬滚打近30年,先后在8个乡镇工作,时刻把党的事业和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每到一处都能攻坚破难、“治乱平怨”,开创出风清气正、干群融洽的新局面。
做过19次肝癌手术,仍工作在第一线;扎根基层29年,坚持“下访寻问题”。他就是四川省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到农户家中寻访是文建明的工作习惯。每次寻访,他都随身携带一张“问题调查表”。哪家有什么困难,他都会详细的记录并及时进行处理。
身患癌症5年,做过大手术17次,至今依然骑着自行车访贫问苦,积极探索抗癌方法。 文建明爱研究。凭借激情、思考、探索,文建明研究出一个个行之有效的基层工作方法;甚至在对抗病魔时,他也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法子。
29年,8个乡镇,13年乡镇党委书记————这就是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的基层工作经历。摸爬滚打在农村基层第一线,他真心为民、锐意改革,心怀“民生账”,探寻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乡村治理和经济发展模式。
在城南镇,以往都是群众有问题去上访,文建明担任城南镇党委书记后,带领干部下访,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他和镇干部每个月都要抽出一周时间走村串户,收集群众诉求。镇长白秀华说,坚持干部下访6年来风雨无阻。
7月14日,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启程赴重庆接受第18次肝癌手术。出发那天,文建明谢绝了人们开车相送的好意。他与妻子钟玉珍一起,拎着满满几大袋中药、锅碗瓢盆、被褥衣物,搀扶着挤上大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