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蔚,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主编,资深产经评论员。
曹建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投资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冯科,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金融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
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第53期9月29日
在4月17日,中央出台了号称“史上最牛”的楼市调控政策——新国十条,当时,很多学者预言“楼市拐点”即将到来,甚至有官员表态“调控效果将会在第三季度显现”,但近期楼市种种回暖的迹象表明,调控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楼市的泡沫还在,普通百姓的“住房梦”仍旧难圆。[>>专题:楼市新政“夭折”隐忧]
一边是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北京秋季房展成交惨淡,房价僵持;另一边是频频爆出楼市回暖信息。一方面,中央连续出招抑制房价上涨,另一方面,地产商阵营瓦解,看法不一。十一长假,是不是消费者出手买房的好时机?未来房价是涨还是跌?我们的住房问题到底应该如何解决?《复兴评论》联手广州卫视《聚焦中国》栏目,邀请专业人士为您一一解析。
去年我一对海归朋友回国,来看我,他问我们周围的人最经常的一句话就是,你们怎么买得起房子的,就是一对海归,就是他不是一个人在供房,两个人,他们在北京买不起房,那么在这个时候我想,他们每个月的月收入,夫妻两人四万,买不起房,那么这时候我觉得实际上是什么,我只能告诉他我说,我是在房价上涨之前买的房,我不能说我眼光好,我只能说我确实赶巧了,我买得早了,但并不是说我真正的会理财,所以但是当海归都买不起房的时候,我觉得那么就是对于刚进入这个城市的人,他想来改善他的住房条件,那我觉得其实这个距离还有很遥远的路。[>>详细]
中国这个模式是独一无二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关键是(地方)政府在里面作了开发商,其实现在讲开发商光是讲这个房产商,讲这些企业,其实(地方)政府本身就是低价拿地高价卖出,并且进行土地的囤积,储备中心就是囤积中心,它是个土地倒卖中心,它本身就是个投机机构,这是一个可能就是为什么不让自己建房,他要把这个土地低价拿来之后,他要从里边赚一笔钱,这是根本的原因。
我觉得这个很简单,我觉得地方政府他这个利益在那里,他实际上嘴上说要愿意提供,但是他不愿意,我们看到很多政府办这个会,办那个会花几百个亿很阔绰,但是要拿三四十个亿建廉租房说钱没有,找不着,这是个影响。另外一个就是经济适用房存在打左灯向右转的情况,举着经济使用房的牌子,最后这些房源,最终都流向非经济困难者手上,甚至是一些公务员,包括我们知道北京一些部委办出现的福利房的回潮,那么他们也能够很轻易地拿到,你随便去问,一查一个准,五六千块钱就能拿到这种,还不是限价房,就是经济适用房的房子,而且在中心地区。[>>详细]
我认为中国的房价有两个轨迹,就是两种途径吧。一种途径就是,比如说它缓慢回落,但是明年会加速回落,然后也许在一个很低的低点上有消费者接盘,这个时候可能形成平稳,也可能加速回落引起一个很坏的后果,比如说金融危机这样一个后果。那么还一种情况就是,如果你就是不回落,一直在高位横盘,甚至是高位向上抬,缓慢向上抬,这样一个情况就是它其实是越来越靠近崩溃点,越来越靠近崩盘点,所以这样一个结果可能在一个时间,一年、两年的时间房价就是急速、大幅回落,就像迪拜一样。[>>详细]
如果没有新的措施的话,就比如说加息,比如说房产税征收,没有这两个措施,那恐怕房价就会起来,我现在判断就会起来了,所以这也意味着就是没有这些措施,你希望延续到年底的话,那可能房地产市场会再次失控。
像消费者这种财产性收入,我都想获取财产性,财产性收入好像就是天上就可以掉下来,就是财富是可以,就是做梦,就是睡着觉就可以创造,这实际上这是从其它的没有,无房群体手里转移而来的,而且他是通过通货膨胀转移的时候才会,这个社会都想赚取这笔钱,都想不劳而获,最终的结果肯定是,那肯定这个泡沫肯定要破灭的,最终它不可能永远这样持续下去的。世界上还没有出现不破的。[>>详细]
现阶段的,开发商也不敢跟政府博弈了,然后也不敢去抵触了,所以我是觉得呢,现在这个阶段实际上是开发商跟消费者在博弈,就看谁扛得住,所以我个人觉得,今年的金九银十这是一个看房的好时机,并不是一个买房的好时机,在我看来的话,我们不如等到房地产商的年报出来的时候,今年的12月底、1月初,看他们的大盘会有什么样的价格调整。[>>详细]
投机者他更有能力去影响这些分配的人,他更有财力和能力去影响,所以我认为就是说应该改变整个我们的房地产开发机制,允许的我们的这种,像国外出现的这种住宅银行,或者我这种自建房,那我就,我自己大家中产阶级,我一千人喜欢住在这小区,那我就大家集资,然后跟政府要地,不要开发商,然后找一个承建商建好。美国大量的房实际上是这么出来的,而不是开发商给你建造的。那么有很好的模式,我为什么要这样呢,我可以把这个开发商去除。[>>详细]
我就觉得那就说是,最有效的政策就是要打破土地稀缺的神话。你就说我们中国人口多,土地不够,但是咱们又按照香港城市的密度的话,咱们东部城市放三十亿人都没有问题,那是一个伪命题,放开土地供应,你这不是需求很紧张吗,放开,放量土地供应,我可以平抑你的市场,不要老是宣传土地耕地什么紧缺,那个论调我不太认同。[>>详细]
是
|
不是
|
责编:张鑫
联系:zhangxin@cntv.cn
出品:中国网络电视台评论频道
-------------------------------
版权声明:中国网络电视台原创策划,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