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面对面 >

《面对面》 20120520 王跃 “火星人”归来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0日 22:5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NTV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排行榜 排行榜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7ae81df83cca4ab49504f7b7e9d5fd81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模拟火星之旅

    挑战接踵而至

    106个试验项目

    他如何与队友展开工作

    主持人:你觉得他的反应过激了

    王跃:就是像受了刺激的动物一样,这是我的保护领地。

    身处地球

    却又完全不同于地球的生活

    他又将怎样应对

    主持人:我的天,那不已经是快疯了吗。

    王跃:我就是想出去以后再也不吃土豆了。

    《面对面》古兵专访“火星-500”试验中国志愿者王跃,为您揭秘“火星之旅”

    新闻联播画面资料:2010年6月3日,火星-500正式启动,中国志愿者王跃参与其中。

    “火星-500”模拟飞行试验全部在地面实验舱中进行,实验舱共计550立方米,由生活舱、医疗舱、公共活动舱、火星着陆舱模拟器、轻型充气火星表面模拟舱等5部分组成,它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乘组在长期狭小环境中工作生活及安全保障的需求。

    在“火星-500”试验之前,人类对于火星的探测活动仅限于向火星发射探测卫星,此次模拟飞行试验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模拟“载人”往返火星,探索人类模拟登陆火星过程中所能够耐受的一切,了解长期密闭环境下乘组人员健康状态及工作能力状况。为了深入研究火星探测过程中“人与环境”的关系,世界各国共有106个项目参与了“火星-500”试验。其中,中国志愿者王跃负责的试验项目将近20个。

    主持人:比较重要的项目是什么,或者比较特别的?

    王跃:其实很多试验都很特别,都是综合的,更多的是心理、生理和功效三种结合在一起。

    主持人:这三种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项目?

    王跃:要有特点的话,我觉得我们中医其实蛮有特点的,中医的项目。中方的项目有一样是中医的项目。

    主持人:为什么要把中医的项目放在火星试验里边?

    王跃:因为长期飞行中,对航天员的健康,医监医保是很重要的因素,你必须要了解航天员在天上身体状态、健康状态,而中医有自己的特点。

    主持人:那你怎么进行试验研究呢?

    王跃:中医是望闻问切,而中医项目就是利用一项设备来实现这个望闻问切,望其实就是面诊,面诊为首,闻这点没有办法实现,问就是采取心理问卷的方式,切就是用一种精度的脉搏的感应器,把脉压在不同压力的作用下,脉搏的搏动情况给记录下来。通过这个来实现。

    主持人:你为什么对这项技术印象深刻呢?

    王跃:中国的项目肯定是更亲切一些。而且不光是我感兴趣,我的队友们也很感兴趣,因为他们其实并不了解中医,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医还是从电影里面,那个留着胡子的老爷爷,把自己的手搭到别人的手臂上,了解这个人是不是生病,很有意思。

    包括中医研究项目在内,中国共有三个“火星-500”的参试项目,中国志愿者王跃不仅要参与本国的试验项目,还要作为被测试者参与其他国家的参试项目。“火星-500”试验中的6名志愿者分别来自中国、俄罗斯、法国和意大利,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志愿者之间的相处也会出现矛盾。

    主持人:你们第一次发生争执是因为什么?

    王跃:我还真的记得很清楚,像我们,我的习惯就是,我觉得可能是我们中国人的试验,就是你是不是需要帮忙,我上去搭一个手,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当我过去帮忙的时候,我的队友就跟我说我还在这儿,这是我的事情。当时我就觉得有一种,就是他的反应有点,就是像受了刺激的动物一样,这是我的保护领地。

    主持人:你觉得他的反应过激了。

    王跃:对,有些过激了,我只是想帮助你,似乎不需要这么做。但是后期其实觉得每一个民族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他对我并没有什么恶意,就是他们的习惯。所以说有的时候热心帮助人是对的,但是要注意别人的习惯,或者是你自己所采取的方式。

    主持人:但是当出现这种争执,或者思维的这样的冲突之后,你们怎么来去解决呢?

    王跃:我们发生争执的更多是因为这个试验方式,舱内的指导程序是什么样子,但是我们在做的过程中,发现其实并不很适合,这时候有的人是认为应该按照我们的程序来走,有的认为还是要按照指令来走,或者是关于样本采集的问题,就是这种具体的试验的问题,我们会发生争执,这种争执甚至会做完试验,在吃饭的时候我们都会讨论,但是仅仅限于工作方面,就是好像争就争完了,等试验做完了一切都不存在了。

    主持人:我觉得有争执,心理隐隐约约会有一种相互的排斥。

    王跃:但是我们都有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在一起,有这种动力的驱使可以让我们从原来的并不熟悉到后来的逐渐熟悉。比方说我现在知道哪个队友不爱吃什么,哪个队友用餐的时候有什么习惯,哪个队友用餐的时候有什么位置。 那等我到餐厅的时候,我就不会坐他的位置,我肯定就会坐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已经知道了对方的喜好、对方的习惯,就会用一种尊重的态度,你尊重我、我尊重你就不会有所谓的裂痕、所谓的隔阂。

    6名志愿者组成的试验团队相处得越来越融洽,但对于他们来说,实验舱中的生活却并不舒适。实验舱只携带有限的食品、水和生活用品,而且无法再进行补给,食品又大多以罐头食品和脱水食品为主。在模拟飞往火星、火星着陆和返回地球的三个试验阶段,吃饭始终是志愿者面临的大问题。

    王跃:第一个阶段就是去的时候,第一天到大概是250天的时候,这段的食物,现在回想看来应该说是比较好的,因为你可以就是,你看到什么、你吃什么。虽然起码都是土豆,基本上都是土豆,土豆泥、土豆块、土豆饼。

    主持人:一直这么重复吗,200来天?

    王跃:对。

    主持人:我的天,那不已经是快疯了吗。

    王跃:因为一开始的那段时间,我就是想出去以后再也不吃土豆了。 登陆期间吃的是真正的航天食品。

    主持人:这种航天的食物有什么区别吗?

    王跃:这种半凝固状的情况下也不会液体跟固体分离。所以说30多天没有吃的,但是都是冷藏的食品,不是常温的,不可以加热,喝的水也只能是冷水。

    主持人:身体受得了吗?

    王跃:老外受得了,我有点难,但是幸好时间不长。那时候就觉得一打嗝就有一种罐头味道,真的是一种罐头味,因为它不容易消化对肠胃来说。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返回阶段,提到这个阶段的食物的时候,我才知道土豆有多么美丽,因为这个阶段所有的食物全是脱水,就是一袋一袋按照营养成份配好的东西。你拿出来以后就兑一场热水、一场冷水混在一起吃吧,这是他会告诉你这是粗纤维含量多少,蛋白质含量多少,这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有多少,就全是这些东西,因为这种脱水的东西是最容易保存的。到后期我们也是很多很多袋,拿出来吃。

    主持人:没有什么口味上的差别吗?

    王跃:他说有,其实没有,他会告诉你这个是鸡味,这个是猪肉味的,这个是糖味的,但是吃到嘴里感觉都是一样,就是你吃了东西你根本就不知道你吃的什么。

    主持人:怎么坚持下来的?

    王跃:首先你不吃,你活不下去,还有就是因为后期的食物并不像前期那么严格了,前期有一个尿液数据采集,你必须要把它做完,你不想吃或者有什么也必须要吃完,后期医生只是定期给你检查营养的指数,你只要保证身体的状态就可以了,你不用把每天规定的数额全部吃完,但是你自己知道,因为每天的时间这么多,特别是自己的训练量这么大,如果你不吃这些东西的话,你的身体是坚持不住的,所以必须要吃,明明知道很难吃,但是还得吃。

    由于“火星-500”试验没有模拟失重状态和辐射环境,并不会像真正的太空飞行一样对志愿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尽管如此,6名志愿者仍然要锻炼身体,进行拉力器、跑步机训练等,而且每天要进行医学检查,测量体温、血压、心率等指标。

    主持人:有没有在这个过程出现过一些比较严重的病患?

    王跃:严重的并没有,可能严重的就是过敏现象,因为长期使用电极,黏附在皮肤表面,皮肤出现了搔痒过敏,还有一个就是像食物的过敏,这可能是最严重的。 像我就是,因为食物的原因,我的肠胃始终不是很顺应,这是我的问题。

    主持人:最严重的时候什么样的感觉?

    王跃:就是胃痛,吃不下东西,胃痛、胃痉挛、返酸、烧心的现象都有。我选择了这些颗粒不是很大的,更利于消费吸收的这些食品,然后医生再跟舱外心理上的协商,就是给我同时介绍一些治疗方案,吃什么药,来控制胃病。

    主持人:但是患病的情况下,你们各自的工作岗位怎么坚守呢?

    王跃:不能丢,还是要做。

    主持人:但是你自己的状况怎么支撑呢?

    王跃:因为你胃痛并不是全天胃痛,你不痛的时候你还可以去做。

    主持人:就是每个人的工作岗位是不可能替代的。

    王跃:每一个人都是参试者,每个人采集的样本都是惟一的,不可替代的。

    除了吃饭问题和身体上出现的不适,睡觉也是让6名志愿者感到有些头疼的事情,实验舱里看不到日出日落,没有了光暗周期,直接影响志愿者体内的生物节律。550立方米的实验舱属于每个志愿者的个人空间仅有3.4平方米,包括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个床下的储物柜,6名志愿者过的是名副其实的“蜗居生活”。

    主持人:这样一个环境下,你每天晚上的休息怎么样?

    王跃:怎么说呢,时好时坏吧,其实有的时候还是睡得不错的,特别是累的时候,但是也有的时候因为试验的需要,身上带着各种各样的设备。

    主持人:你们睡觉的时候带那么多的设备干吗?

    王跃:因为我们的睡眠对研究者来说也是一项试验,我们的脑电波,我们的呼吸频率,我们的心率,我们的血压都是他们所关注的。 所以我们身上要挂着一堆零件去运动、去进餐,去睡眠,然后他们根据这些信号来做科学的研究。

    主持人:那多不方便,每天身上粘那么多线?

    王跃:是很不方便。

    主持人:那睡觉怎么睡呢?

    王跃:如果是后背粘着就侧着睡,如果正面粘着就躺着睡。

    主持人:那就不能变换姿势了。

    王跃:我们的床只有80公分不到,那确实没法变换姿势。

    主持人:那基本上就是一个姿势这么睡,每天?

    王跃:对。

    主持人:那很累。

    王跃:确实很累,但是也得睡。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岩

热词:

  • 央视网
  • 视频
  • 点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