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梓看两会]两会日历 3月10日 点睛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0日 14:5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点睛二:从“沸点”到“冰点”:那些“失宠”的民生话题

    一年一度,“两会”盛宴。话题接踵而至,讨论聚讼纷纭,让人眼花缭乱。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两会话题。每个话题都涉国计民生,事事皆关人情冷暖。而在这些一次次被提起的热词背后,有一些话题悄悄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它们,曾被韦编三绝般热议;曾被公众在一年内反复提及,却意外“失宠”;曾被提得太多,让人们渐失兴趣。

    两会进行时,我们盘点这些冷话题,因为消解或隐退,不意味着从此湮没江湖,了无相涉。况且所有的“冰点”背后,都有一段关于你、我,关于这个国度的故事。

    它们,从来不曾退场。



    大部制“退隐江湖”

    “大部制”改革始于2008年3月,正值“两会”召开期间,政府结构大动刀斧引发了空前的关注,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当年的热点议题。

    之后,广东部分地市、重庆等地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其中,广东顺德试行的党政合署办公,改革统筹党委、政府机构设置,较为敏感,被媒体称为“最大胆的改革”。截至2009年12月,中央已经基本完成了大部制改革,地方亦有30个省完成了改革方案。

    然而,大部制改革依然被称为“一盘未下完的棋”。改革引发的诸多不适应,仍然磨着中国的痛神经。在大部制改革中,邯郸一次任命89名干部,近日被网友戏称为“批发干部”,仅为其中一例。

    ◎专家点评

    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丹阳博士说,大部制的本质在于转变政府机构的观念和职能,实现“大社会,小政府”,“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要在市场经济和民主体制发展得很成熟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李丹阳表示,我国大部制改革发挥效能的各方面条件还不具备,2008年一场世界金融危机反而还导致了政府功能的加强。“表面上看,机构变少了,人员也裁减了,但里面的人还是习惯性的管理方式,导致大部制改革‘换汤不换药’”。

    大部制改革在今年两会上未被提及,一方面因为媒体并未去关注它,是媒体议程设置的结果;而显性工作已基本完成,是另一方面原因。 

延伸阅读:

能源委考验大部制改革 学者感慨“总理太累了”

国务院一锤定音 三网融合能否推动大部制?

[视频][广东顺德]县域大部制改革 机构减三分之二



    大学生就业“遇冷”

    2009年两会时,统计数据表明,61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面临找工作,而彼时,2007年和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分别还有100万人和150万人处于待业状态。面对空前的就业压力,两会上,代表们与媒体发起了“金融危机就业总动员”。就业、创业,成为去年两会的热门关键词。

    2010年,应届毕业生数量611万,加上往年未就业人口,就业压力并未稍减,但对于经济的乐观预期,使得今年两会上,大学生就业话题并未享受到往年热议的待遇。

    ◎专家点评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表示,该话题在以前两会谈得太多,“甚至到了无话可说的地步”。他认为,目前形势下单纯谈就业解决不了实质问题,实现大学生人人有饭碗,“更有赖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

延伸阅读:

在87.4%大学生就业率背后——200多件建议提案凝聚的社会关注

顾晓松:设立国家创业基金解决大学生"创业难"问题



    反腐话题不“飘红”

    近几年两会中,反腐问题一直位列热点话题之冠。2009年的人民网两会热点调查中,它更是以78815票高居榜首。

    2010年的两会,反腐问题依然很受关注,但已经不再独占鳌头。会前,有4家网站的调查显示,公众对“收入分配”和房价关注度远超反腐。这些与民生更贴近的话题,在两会上也得到了更为迫切的讨论。

    ◎专家点评

    对于两会期间,反腐败问题的“退烧”,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常修泽认为,网民对反腐问题关注度下降不应该。“腐败一直是社会的毒瘤,应该始终把它排在第一位。”他指出,社会腐败痼疾,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

    食品安全“过山车”

    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牵动老百姓最敏感的神经,也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扯进庙堂。2009年两会热点调查中,以第二位排到了最受关注话题的前列。

    出人意料的是,这场由“三鹿事件”引发的巨大“海啸”过后,今年两会食品药品安全话题,几乎恢复风平浪静。虽然前不久的海南“毒豇豆”事件引人瞩目,但在两会热点调查中,食品药品安全受关注的程度大大降低,退出了前十。

    ◎专家点评

    中国预防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陈君石表示,两会“冷议”,可以说明今年药品食品安全问题确实不需给予太多关注。政府在采取应对措施后,尤其是去年开始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他同时强调,退出前十,并不能说明它不重要,只是有比这更重要的一些问题。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单学刚说,新近成立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将监管提到更高的高度,食品安全年年重要。 

    “新农村”热词不新

    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正式被提出。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总要求。2006年两会,新农村的热度高升,“新农村”被凤凰网等网站列在热词首位。

    自2007至2010年,新农村就很少出现在两会热词行列里。

    ◎专家点评

    新农村热词不现,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表示,新农村关注度的下降这一现象比较正常,任何事物发展都有一个U形曲线。社会热点的变化,在百姓的广泛接触中,也会产生一种视听疲劳。从2005年开始讲新农村到2009年的城镇化,有关问题讲得比较多,网民反应冷淡,这都是比较正常的。

    低碳关注“马力不足”

    2007年9月,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15次领导人会议上,提出“发展低碳经济”。此后,该词被中央高层反复提及,并不断见诸报端。2008年“两会”,政协委员吴晓青提出“低碳经济”的议题,开创两会谈论先河。

    去年,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承诺,2020年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式定向,低碳经济受到追捧。落差是,低碳经济在今年两会提议排列中,仅排在16的位置。

    ◎专家点评

    针对低碳经济热度不够的现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夏青表示,低碳经济对现在的中国老百姓来说,是一件未雨绸缪的事,而他们更关注住房、就业等比较紧迫的问题。同时,低碳经济实施涉及到国家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只有政府做得比现在更多更远,老百姓才能感受到这个问题,才会关注它。

    警惕话题过多而分散

    这两天,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单学刚,一直关注着公众对于两会的民意和舆论。他发现,今年两会呈现了两个新的特点。一是,随着信息科技的发达,尤其是微博等新媒体介质的出现,改变着两会议题的传播和讨论方式。“体制内和体制外两种话语体系,越来越隔阂,体制外的网络语言对体制内话语感到不屑,而体制内人又不懂新兴的网络语言。”

    二是两会议题相较往年更加分散。单学刚称,这代表一个好趋势,因为两会代表委员来自不同地域、领域,话语分散体现百家争鸣、群策群议。“但要警惕由于需迫切解决的问题过多而导致的问题分散。”

<<< 查看今日“两会日历”

<<< 两会日历回顾: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