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试点“营改增”,企业减负扩内需
专家预计明后年,“营改增”将推广至全国,预计每年减税3000亿—4000亿元
央视网(记者 祝娟 仲昭举 报道)2013年3月底,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财税改革被确定为2013年政府重点工作之一,并被要求,财税改革要拿出方案,循序推进。
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
2013年4月10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会议指出,实行“营改增”是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
“营改增”于2012年1月1日率先在上海市部分现代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开展。随后北京、江苏、安徽等8省(市)分批开展试点。从今年8月1日起,试点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作为今年财税体制改革“重头戏”。具体来看,这一措施既有前期试点行业的范围扩大到全国,又有广播影视行业纳入扩容范围,铁路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的改革也会择机推出,涉及减税金额约1200亿元。而这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个税种的改革仅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从试点到全国推行。
那么这一改革的收效到底如何?
上海作为2012年“营改增”先行试点城市,据相关数据统计,2012年该试点“营改增”减税额达240多亿元,服务业增速达到了两位数,服务业新增企业5万户。而一项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营改增”试点地区共为企业直接减税426.3亿元。
而按目前试点结果看,“营改增”之后减税幅度约为20%,以2012年我国营业税总额15748亿元为例计算,全面推广“营改增”之后,地方政府收入将减少3000多亿元。
下月扩至全国收入归属保持不变
记者近日从财政部获悉,为确保8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顺利扩至全国范围,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日前联合发文,进一步明确了试点有关预算管理问题,强调试点期间收入归属保持不变。
根据三部门最新发布的《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通知》,试点期间收入归属保持不变,原归属地方的营业税收入,改征增值税后仍全部归属地方,改征增值税税款滞纳金、罚款收入也全部归属地方。
此外,按照即征即退政策审批退库的改征增值税,全部由地方财政负担。改征增值税收入不计入中央对地方增值税和消费税税收返还基数。试点期间因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发生的财政收入变化,由中央和地方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相关规定分享或分担。
通知指出,改征增值税试点前服务贸易出口原免征营业税部分仍由地方负担,新增加的改征增值税出口退税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由中央与地方按92.5:7.5的比例负担,地方应负担的部分通过年终结算据实上交中央。
专家:“营改增”未来或每年减税3000亿
谈及“营改增”的意义,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曾康华表示,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减税增效。通过减税实现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尤其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下行风险,如何通过减税来激发市场运行的效率就显得非常关键和紧迫。
二是完善税制。通过“营改增”,我国流转税制中税负不公的问题从制度上消除了障碍,这是优化税制的一种根本性改革。
三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增加。实施“营改增”,无论是处在制造业的纳税人,还是处在流通环节或者进出口环节的纳税人,将面临统一的增值税,不仅有利于实现税负公平,而且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就业率。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预计,今年“营改增”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全年将减税2000亿元左右。而明后年,“营改增”将推广至全国,预计每年减税3000亿-4000亿元。
虽然“营改增”在为企业减负上是利好方面,但有学者担忧,若营业税全部纳入增值税框架体系,肯定会动摇现行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的基础,从而催生重建地方主体税种以及地方税制体系的要求。
日前,财政部、央行和国税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通知》。《通知》明确,“营改增”试点期间收入归属保持不变,原归属地方的营业税收入,改征增值税后仍全部归属地方,改征增值税税款滞纳金、罚款收入也全部归属地方。
普华永道中国中区流转税业务主管合伙人李军认为,“在试点过渡期内,收入归属保持不变,能够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但是这只是权宜之计。今后如何分配,则涉及中国整个财政体系的改革问题,还需很多部门协商。”
不过贾康表示,还是要注意到“营改增”的价值。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后,“营改增”的改革是通过机制贯通,有助于推动产业的结构优化、升级换代,有利于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使我们的经济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
网络新闻联播封面报道《中国企业发展的“黄金环境”正在形成》20130725
No1: 挥别旧模式,给市场松绑
No2: 政府密集放权,改革红利显现
No3: 全国试点“营改增”,企业减负扩内需
No4: 建设自由贸易区上海再成“发动机”
No5: 环渤海经济圈,打造第三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