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2013年04月21日 16:46 关键词: 山西社区 防震样本 居民组成应急队

山西社区防震样本:居民组成应急队 抗灾系统贴百姓

央视网 记者:王莉莉

核心提示:小区防震最重要的是通过反复的宣传增强居民对防震减灾的意识,同时定期地组织防震减灾知识培训和演练,让居民掌握必要的避震逃生、自救互救和基本的医疗救护等技能。
已被0家媒体转载
查看
收藏
  • 开心网
  • 人人网
  • i贴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调查

深度调查|房价普涨背后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国五条地方细则”实施以来,政府试图稳定楼市价格,但开发商应对招数频出,调控政策面临考验。央视网记者通过调查,隐约发现了楼市各方正进行着的激烈博弈。[详细]

手动刷新 更新时间:10:21:50

---------------------------------------------

---------------------------------------------

央视网(记者 王莉莉 报道)4月18日,家住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恒大社区的张雁芬来到社区公园。看到大家锻炼完了身体,她走上前,拿着社区的地震逃生卡进行宣传。

作为小区楼长,像这样随时随地的讲解,她每天都会进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防震减灾知识深入民心。

太原市恒大社区是全国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在社区里,有3个疏散区可容纳居民近9000人,并配套设有物资仓库存放了饮用水、食品、帐篷等;社区52名楼长各个熟悉地震逃生线路,当灾难发生后,他们能带领本楼居民以最快的速度逃离现场;社区组建了由百名不同行业、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的年轻人成立的社区应急队,使得居民自救技能明显提高。

社区主任陈永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让社区有备无患,最重要的是通过反复的宣传增强居民对防震减灾的意识。同时,他们会定期地组织防震减灾知识培训和演练,让社区居民掌握必要的避震逃生、自救互救和基本的医疗救护等技能。

52名楼长熟悉掌握逃生线路

恒大社区是2010年成立的新社区,却是目前太原市最大的社区,在这里有居民楼52栋,居住着近9000人。

当地震发生后,要想能快速有序地进行疏散,除了要让居民熟悉逃生路线外,作为社区还要摸清每户居民的“家底”。“我们要清楚地知道谁家有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孩子,谁家需要帮助等,为了能详尽了解每户的情况,我们让各个楼长参与进来,并编制了家庭疏散线路入户卡,由他们发放给每一户居民。”记者看到,在这份家庭疏散线路入户卡上,不仅有避震常识、家庭防震对策,还附有社区的应急疏散示意图,清楚地标明了疏散场所在哪里,疏散通道的位置,让居民们做到心中有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每周陈永生都会带着52名楼长在社区里到处巡视,并一遍遍的叮嘱大家哪儿会有次生灾害隐患,什么地方是生命线设施,以及居民楼的抗震性能等等。“经过我们走访和排查,如发生地震,会有专人及时的关闭水、电总阀门,尽最大努力保证居民的安全。”

3个疏散区可容纳近9千人居民

“根据疏散卡上的分布,我们楼上的居民都到社区广场前集合,如果当时不在家里的话,我们小区共有三个疏散区,就近去小学的操场和绿地都行。”每当看到居民站在街道旁看贴在墙上的应急指示标,张雁芬就会主动走上前进行讲解。

“当居民聚集到疏散区后,那么大家的吃饭、饮水就会是个问题,社区会怎样解决?”听完记者的问题,陈永生说,三个疏散区可全部容纳小区的居民,当然社区也早已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除了常见的方便面、矿泉水、医药箱外,还配有安全头盔、破拆工具等,关键时候能够破门破窗,解救居民。

“我们的三个疏散区都不小,一旦发生地震灾害,我们可以在这三个地方搭帐篷、建板房,设立医疗、指挥中心。”陈永生说。

百名志愿者平均年龄30岁

据介绍,社区已成立了一支100余人的应急救灾志愿者队伍。根据职业、特长和身体状况,将志愿者们分成了抢险、转移、医疗、后勤等不同的应急小分队,并为他们制订了一整套完善的应急救援措施和预案。

记者在社区志愿者登记表上看到,100名地震应急志愿者最大的是1973年出生的鲍成松,最小的是1986年史光辉,平均年龄为30岁。

在陈永生看来,社区应急志愿队与专业的救援队伍不同,他们平时主要负责在社区普及防震减灾知识、组织社区居民进行自救互救培训等;一旦发生地震灾难,他们最了解本社区情况,也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就地开展自救与互救,为遇险者生还争取机会。

今年31岁的社区的志愿者师云奇是一名设计师,听说社区要招募应急志愿者后第一个报了名,他说:在汶川和玉树地震之后,他发现很多人和自己一样,越来越多了解到掌握防震减灾知识和科学的自救方法的重要性。作为社区的一名志愿者,他要做的不仅仅是把自救互救的方法教给社区居民,更要把在灾难面前,大家互助互爱的精神传递出去。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央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台)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
860010-11020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