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央视网 记者:李德尚玉
今年四月“国五条地方细则”实施以来,政府试图稳定楼市价格,但开发商应对招数频出,调控政策面临考验。央视网记者通过调查,隐约发现了楼市各方正进行着的激烈博弈。[详细]
央视网(记者李德尚玉 报道)“城镇化是为了人们过上高品质的生活,人口相对集中的城镇能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更丰富的生活样式。”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徐勇接受央视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城镇化不能提供高品质的生活,人们没有必要进入城镇!”
徐勇介绍,发达国家因为城市过度发展而产生“城市病”,造成大量人口逃离,出现所谓“穷人在城,富人下乡”的“逆城市化”现象。因此,大规模推动城镇化应有高定位,应追求以人为本的高品质城镇化。
徐勇进一步表示,人口进城,或者农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是狭义的城镇化;广义的城镇化应包括农村人口享受与城镇均等的公共服务。我们应追求的是新型农村城镇化,“新”在于不抛弃和遗弃农村,以农村繁荣为前提条件。而衡量农村是否衰败和繁荣的重要标志,是农村人口也能享受城镇均等的公共服务。
“与自然形成的乡土社会不同,城镇社会是人为建构的。推动城镇化的动力是多种多样的,并由此形成多样化的城镇。”徐勇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动力类型:一是市场推动型的城镇化,二是工业推动型的城镇化,三是政府推动型的城镇化。
徐勇认为,市场推动型的城镇化,特点是“因市场而生”,如浙江省温州市龙港的“农民城”,其居民完全是离开农业经商的农民。工业推动型的城镇化,特点是“因工业而生”,如江苏省江阴市的华西村,常住人口数万人,早已成为工业城镇,只是因历史原因而保留了村的建制和称号。政府推动型的城镇化,特点是“因政府而生”,在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下,实现人口集聚。第三种类型的城镇化,有成功的案例,如“背井不离乡,上楼先就业”的“舞钢经验”;也有不成功甚至失败的案例,如“逼民上楼”。除此以外,还有“开发区推动型”、“特区推动型”等特殊类型的城镇化样式。
徐勇表示,市场推动型和产业推动型是理想类型的城镇化。因城镇化不在于有多少人居住在城镇,关键在于有多少人从事非农产业,否则就可能是空壳城镇化和“伪城镇化”。但仅有市场和产业也不行,毕竟城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变迁,需要政府规划和整合各种利益。“城镇化是一个包含人、地、财、治、路等核心要素在内的系统工程。”徐勇进一步表示,城镇化是一场具有革命性的社会工程,它意味着社会要素的重新配置和社会关系的重新组合,由此需要统筹思考和规划,这是一个长期渐进但又十分紧迫的过程。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央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台)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6月3日清晨,吉林省德惠市一禽业公司发生火灾,截至中午12时46分,火灾已造成61人死亡,数十位人受伤。据公安部消防局最新消息,该事故是因液氨泄漏引发爆炸。目前被困人员抢救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在楼市专家看来,目前北京出台的调控新政依然是对过去旧政策的延续,没有实质性变化,对于市场走势也很难有突破性影响。未来,政府可能还会依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对房价进行重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