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央视网 记者:何川
今年四月“国五条地方细则”实施以来,政府试图稳定楼市价格,但开发商应对招数频出,调控政策面临考验。央视网记者通过调查,隐约发现了楼市各方正进行着的激烈博弈。[详细]
人物档案:
苏法戈:女,65岁,1947年生
祖籍:甘肃省临潭县(出生于四川省阿坝州)
职业:丝绸庄老板
央视网(记者何川 报道)在一些拉萨老人的记忆里有一个名词无法忘怀:北京丛康。丛康是藏语,北京丛康是北京商店的意思。《藏族文史资料选集o北京商人在拉萨经商略记》中简单记载了北京丛康八廓街几百年的兴衰。
在八廓南街至今还有很多丝绸铺面,店主基本都是甘肃回族,但没有人听说过北京丛康。直到走进一家小店,找到苏法戈老阿妈,这才找到一些北京丛康残存的记忆。
生在四川的甘肃人
“投机倒把”在70年代
苏法戈老阿妈家的小店1992年搬到了新修的八廓东街,之前一直在八廓南街。“你知道北京商店吗?”“北京丛康啊,知道,以前就在我家斜对面的首饰店。”苏法戈老人说,北京丛康已经不在了,现在这条街上做丝绸生意的大部分是甘肃等地来的回族老乡。
40年代末期,苏法戈出生在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阿坝县。她的父亲早年离开甘肃临潭县到阿坝地区(嘉绒藏区)做生意,在当地娶了嘉绒姑娘定居下来。70年代初,同样来自临潭的马育才到阿坝经商,当时叫“投机倒把”。他们主要从北京、上海等地进电子表、收音机等稀缺物资卖到四川、甘肃藏区。两人经人介绍后便结婚了。婚后,夫妻二人继续在阿坝地区经营着小生意,一直维持到70年代末,随着大环境的变化,经商再也不用背着“投机倒把”的罪名了。此时,苏法戈和老公都打算抓住机遇大干一场。
丝绸重返八廓街
苏杭货淘汰了国营绸缎
苏法戈老人回忆,80年代初,她和丈夫刚到拉萨的时候,八廓街已经没有一家丝绸店面,拉萨的市场上只有国营的绸缎商店。据原饶赛社区居委会老干部洛桑回忆,原有的裁缝、布料店都加入了合作社,统一经营,所以私人的店面都没有了。
79年左右,苏法戈和丈夫带着1000多元钱到杭州买绸缎,那是一家人多年的积蓄,他们没想到的是拿着一大笔巨款没人卖绸缎给他们,因为没有条子,当时购买绸缎这种奢侈品还需要凭条购买。在杭州亲戚和朋友的帮助下,两人终于拿到了第一批绸缎,坐火车到兰州,从兰州转车,坐20多天的大货车到拉萨。
刚到拉萨,苏法戈和丈夫投奔了当时在八廓街附近居住的甘肃同乡,缎子寄放在老乡家里,顾客刚开始都是熟人介绍来的。当时一起到拉萨卖丝绸的还有她不认识别的同乡,但苏法戈老人记得很清楚,他们家肯定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来的,刚开始都是在老乡家里做生意,没有开店面。随着生意越建红火,老公在这个行业的威望也增高,跟着他一起跑这个生意的老乡越来越多。“今天在八角街上做这行的都认识我老公,还有很多是跟着他学出来的。开头那几年,我们这个生意养活了一大家人,还带动了很多乡亲跟着做。”苏法戈老人回忆。
1985年左右,随着生意的扩张,苏法戈老人家的绸缎生意正式进驻八廓街,巧合的是,他们和几百年前的北京商人一样,把店址选在了八廓南街。“开了店面后,我们的生意除了拉萨、西藏各地区,还做到了尼泊尔,尼泊尔商人看见麻袋上写着‘马育才’三个字,就知道是苏杭来的高级丝绸。”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苏杭等地的丝绸完全淘汰了国营绸庄,丝绸生意在八廓街再次进入黄金时期。
昔日辉煌已不再
希望八廓街有人记得
1992年八廓北街重建后,苏法戈老人家的店面从南街迁到了北街,此时,从南街到北街已经有很多家绸缎庄。他们的丝绸从苏杭等地进过来,中转兰州,用货车运进八廓街,辐射日喀则、山南、那曲等藏区,出口尼泊尔及南亚国家。90年代中期,马育才在拉萨去世。就是马育才等老一辈的甘肃商人,背着一大包绸缎踏出这条断了些许年的丝绸之路。
苏法戈老人时常听八廓街的人说起北京丛康,也有这些老人有意无意地把他们和当年的北京商人做对比。当年的北京商人从库伦中转拉萨,丝绸也是在苏杭一带采购的,现在还有文字记载的有“兴盛合”、“广义兴”两家商号,生意做大以后他们不仅做丝绸生意,还包括瓷器、玉器、销售工艺品。不同的是北京商店的老板后来和八廓街的望族结婚,成了本地人。苏法戈一家无论在四川阿坝,还是还是拉萨八廓街,他们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永远向往着远在甘肃的故乡。
“老大回甘肃去了,老二在拉萨卖了房,老婆是自己认识的河南姑娘。我过几年也想回甘肃去,现在还不放心把铺子全交给他,现在的孩子都贪玩。”
“我们的生意现在不算很大,但这是老伴留下的家业,我希望能传承下去。再过些年,希望有人还记得我们'育亨祥',就像大家记得北京丛康一样。”
【记者手记】八廓街上的新旧观念
八廓街上,北京丛康不再,育亨祥门口坐着一位65岁的老人,给我们讲述那样一段我们从未留意的故事。
马建军,34岁,苏法戈老人的二儿子。妻子曾是拉萨电信的一名职工,老家在河南。婚后,在拉萨买了房,妻子在家做全职太太,现在有一个3岁女儿,叫菲菲。
“我们现在的生意只能养家糊口,没多大的商机了。一是从业的人多了,竞争激烈;二是进货渠道畅通了,尼泊尔商人、拉萨商人都直接从苏杭厂家进货,作为中间商,我们的利润空间被压低。”
“我想拓展生意,做一些旅游纪念品之类的,可是母亲不太同意,她说,父亲有'隔行不取利'的家训。我觉得一定要拓展开来,否则生意不会活起来。”
“丝绸店是父亲留给我们的,我还会继续开下去。”
听完儿子的想法,苏法戈老人依然端坐。
“我大半辈子在八廓街度过,没觉得有什么遗憾。北京、杭州、深圳都去过了,现在最想去的城市是三亚,听说那里冬天都穿衬衣,很想去看看,再过两年,等儿子接手了这里的生意,我就带着孙子一家人去。”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央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台)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6月3日清晨,吉林省德惠市一禽业公司发生火灾,截至中午12时46分,火灾已造成61人死亡,数十位人受伤。据公安部消防局最新消息,该事故是因液氨泄漏引发爆炸。目前被困人员抢救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在楼市专家看来,目前北京出台的调控新政依然是对过去旧政策的延续,没有实质性变化,对于市场走势也很难有突破性影响。未来,政府可能还会依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对房价进行重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