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新社上海7月6日电 (记者姜煜)对于中国人民银行出乎意料地在一个月内第二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此间外资银行经济学家6日纷纷分析认为,此举显示中国正加快政策宽松的步伐以稳定增长,更是中国利率自由化道路上极具象征意义的步伐。
中国人民银行5日晚再度宣布降息,本次降息仍是非对称的,央行调降了存款利率2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从3.25%降至3.0%,另外将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从6.31%调降至6.0%,同时央行还宣布将贷款基准利率的下限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7倍。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指,此次降息表明中国政府正在加紧政策放松的步伐以全面稳增长,政府正在试图提升私人部门的投资需求。预计今后中国还会出台更多宽松政策,包括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扩大财政支出等,而一旦这些措施发挥作用,中国的GDP将在未来几个季度反弹。
星展银行中国区高级经济师梁兆基称,中国央行此举“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这将重启已停滞近10年的利率市场化行动,未来中国的降息行动很可能与利率市场化加速的步伐同步,中国在这方面的进程将比预想来得迅速。
摩根大通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斌同样认为,此次不对称降息的目的可能意在缓解各大银行所面临的净利息收益率压力,各大银行所能给予的贷款利率的最大折扣由低于基准利率20%提高至30%,这是利率自由化道路上极具象征意义的一步。他说:“降息的直接诱因是通胀压力的大幅减轻,这为央行通过下调利率降低融资成本,为支撑经济增长提供了空间。”
澳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则提到此次降息的国际因素。据其分析,由于全球范围内很多经济体已经开始了大幅度的降息,中国如果保持较高利率将导致明显的息差,并可能导致资本流入和较高的资金对冲成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民银行降息也在一定程度上暗合了国际潮流,并与欧洲央行此前的举动形成了政策上的协调。
刘利刚亦指出,此次央行下调贷款利率的下限表明中国将更加快速地推进利率市场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