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广网北京3月1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确保达到4%。从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这一目标,历经二十年,教育经费在国家财政支出上终于达标,兑现了优先发展教育的承诺。12-3-10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4%,意味着一年的教育经费将超过2万亿。钱多了,先得分好。是给设施齐备的城市学校“锦上添花”,还是为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雪中送炭”?是资助寒门子弟摆脱求学无门的困境,还是多建幼儿园,不让孩子们挤在学前教育的大门口?一句话:要突出保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尽快补上短板,促进教育公平。
钱要分好,还要花好。百姓乐见真金白银的经费增长,更关注怎样解决择校入园、应试教育等一系列顽症固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不能仅仅靠增加投入、更需要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体制的创新。
钱要花好,更得管好。要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防止经费跑、冒、滴、漏;要以全程监管和社会监督,增加使用透明度, 督促各级政府真正把钱用在孩子身上。
钱是多了,但其实不够。相比世界平均4.9%的水平,完成4%的硬指标,仅仅达到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及格线。安全校车、营养午餐等等,要破解这些难题,必须建立起教育经费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机制,继续提高教育投入的比重。因此,兑现4%,不是底线,更非上线;不是终点,理应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