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公共文化设施怎能拒人千里(新批评)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12日 00:3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郑辛遥绘

  前不久,我去某地参加一个少儿图书馆的方案论证会。这当然是一项颇具战略眼光的举措。热情的主人给我们展示了方案的三维立体效果图。图中新馆气势恢宏:二三十米高的挑空大堂,中间用不锈钢镶嵌巨幅玻璃三四十米的天桥凌空而过,上下左右都是光可鉴人的大理石、明晃晃的玻璃幕墙和坚硬笔直的金属框架。通体上下,除了豪华现代,没有一点色彩,没有一点童趣,没有让孩子可以亲近的温暖感。可以想象,一个十来岁小读者置身其间的感觉,是多么的渺小、孤独、单调,甚至压抑。   

  为了保障群众的公共文化权益,让公众有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享受,各地剧场、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如雨后春笋。但恕我直言,不少公共文化设施更在意好看而不是实用。一味追求富丽堂皇的豪华风格,高大巍峨的空间体量,新奇怪诞的突兀外形,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贵族派头。

  公共文化设施,既谓之“公共”,就必须考虑公众对设施的感受。试问,那些宾馆式宫殿般的公共文化设施,不仅维持的运营成本高昂,更重要的是,它们无论视觉上还是心理感受上都离寻常百姓的生活太远了。除了让人产生敬而远之、望而生畏的疏离感,成为地方政府政绩的建筑摆设,又怎么能成为普通公众接受文化,享受文化的精神家园呢?  

  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一是为普通公众服务,二是文化的载体。公共文化设施首先风格上要朴素亲切人性化,就像生活中三五知己聚会一样平平常常。造型上要和周围的民居尽可能打成一片,是它们中的普通一员。就像文化本身那样自然、质朴,如春风扑面、春风化雨。结构上要紧凑平和,略有形式感即可。总之,公共文化设施应该像家一样,能让寻常百姓没有任何心理压力自由地进进出出。它的最高追求就是它朴素的亲民性。唯有朴素了亲民了,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共”文化设施。

  回过头看,那个少儿图书馆首先要尊重的就是它的那些小读者,线条可以柔和些,色彩可以丰富跳跃些,空间可以切割得小巧些,可以多听听孩子们的意见再盖。

热词:

  • 公共文化
  • 新批评
  • 文化设施
  • 亲民性
  • 不锈钢
  • 金属框架
  • 民居
  • 少儿图书馆
  • 形式感
  • 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