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2012年12月12日 15:18 关键词: 成都救助站 多元救援 理性回归社会

成都救助站:深度、多元救援 希望被救助者理性回归社会

央视网 记者:伍婷婷

核心提示:成都市东郊,11月末的冬日,灰蒙蒙的天、雨朦朦的水汽,这是南方特有的冬季,大街上裹着厚厚衣服赶路的人,嗖嗖的寒风吹着脸颊,不得不让人拉高了衣领,潮湿、阴冷,是这个城市冬天的常态。
已被0家媒体转载
查看
收藏
  • 开心网
  • 人人网
  • i贴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调查

深度调查|房价普涨背后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国五条地方细则”实施以来,政府试图稳定楼市价格,但开发商应对招数频出,调控政策面临考验。央视网记者通过调查,隐约发现了楼市各方正进行着的激烈博弈。[详细]

手动刷新 更新时间:10:21:50

---------------------------------------------

---------------------------------------------

  央视网特稿(网络新闻联播记者 伍婷婷报道)成都市东郊,11月末的冬日,灰蒙蒙的天、雨朦朦的水汽,这是南方特有的冬季,大街上裹着厚厚衣服赶路的人,嗖嗖的寒风吹着脸颊,不得不让人拉高了衣领,潮湿、阴冷,是这个城市冬天的常态。

  期待长期滞留人群理性回归社会

  在成都市救助站管理站大厅的服务大厅,一个40岁左右的中年男人正在吵嚷,他手里拿着一个木棍,使劲地敲打着地板,嘴里骂骂咧咧,翻来覆去只有一句话:“我就要在这里,看你们怎么办?”在他的周围,围绕着一群人,有人试图和他接近,也有人试图上前去和他说话,但是他排斥地用木棍敲打着地板,似乎在告诉周围的人,这里是我的地盘。说到他,这里的人都很熟悉,也很无奈。当然,他也很熟悉成都救助站里的一切,因为,他长期就住在救助站的成年男性区。

  他是这里的熟客,不但和这个救助站熟,他和四川的很多救助站都很熟。成都市救助管理站的副站长罗莉也习以为常了:“他都(来了)好多年了,就想一直在这里。我们不是不愿意留他,是按照规定,他要(被)送回户籍所在地安置。可是每次他被送回去以后,又会再来。”

  罗莉无奈地告诉记者,这位被救助者姓张,来自四川内江,像他这样不愿意离开的救助者在救助站不只一例。在成都这个四合院落式的救助楼里,滞留着好几个无法离开的被救助者。“我们到底应该去哪里呢?我们早就没有家了。就这里是最适合我们的。”一个救助者说。可是按照规定,对困难群体进行临时救助的成都市救助管理站临时救助最长不超过10天。显然,张姓的救助者早已超出了这个时限。

  救助站工作人员无奈之下只好拨打了110 ,在警察和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这位救助站的“熟客”还是被送回到了自己的户籍所在地安置。但是也许过段时间,他又会出现在这里,继续上演之前的闹剧。如何才能够帮他们寻找到自己真正的家,理性的回归社会?副站长罗莉很担心:“他们平时在外流浪乞讨,已经很受人歧视了,我们当然希望他们能在这里感受到社会的温暖,重新找回生活的勇气,让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可是这样长期的滞留,如何做到让他们能够更好的理性回归社会呢?”

  避免二次流浪 学会独立是更好地融入社会

  2012年的这个冬日,记者正好在成都救助管理站见到了罗浩,他曾经在这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一次,他买了好多小零食:“我是回来看望这里的工作人员和小朋友的,这里就是我的家。”

  这个眼前一直挂着微笑的罗浩,阳光、开朗。谁能想到,在两年前,15岁的他还过着流浪、乞讨的生活,母亲去世、父亲出门打工,他一个人从贵州跑到了四川,在街上流浪的时候,被派出所送到了救助站,刚开始,他排斥、不说话,甚至想逃跑。工作人员为了这个男孩,操碎了心。

    “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很早熟。时间长了,他看到我们是怎么对他的,就开始接受我们了。他很认真地学习各种知识,也参加了我们的职业技能培训。去年,我们给他联系上了一份汽车美容的工作,他现在完全是独立赚钱养活自己了。”成都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陈星移对于罗浩的情况非常了解。

  1992年就在救助站工作的陈星移,已经在这里工作了20年了,他已经不记得自己接手了多少孩子,但对于罗浩,他特别欣慰:“很多人都以为我们这里的孩子都有问题,其实我们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不比其他地方的孩子差。罗浩是最好的证明。这里的孩子只是曾经生活在恶劣的生存环境,缺乏关爱,只要让他们有生存技能,他们是可以很好地回归社会的,而且这样的人更懂得感恩。”

  像罗浩这样曾经流浪在街头,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生活的孩子,有的是因为父母离异无人照料,有的因为残障而被父母遗弃。为了让获救助的孩子能尽快回归社会,成都市救助管理站开展了深度救助、多元服务的工作,主要为流浪未成年人进行心理疏导、行为矫正,以及必要的危机干预,有针对性地解决流浪儿童问题,更多地引入了专业的教育机构,根据这些孩子的不同情况,提供不同的教育方式,特别是劳动技能培训,能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用在这里真正的学到东西,帮助他们就业。

  因为只有让他们真正的学会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才能真正的融入社会。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成都市救助站还设立了“民工之家”、妇女维权中心、心理治疗室等。“民工之家”主要是针对受助的成年人;妇女维权中心是救助站和市妇联共同开设的,主要是为妇联解救的遭遇家庭暴力等需要法律援助的妇女提供庇护场所。

  救助这个词,当然不只代表着基本的管理人性化和规范化,深度救援、多元化的救助也应该深入人心,由全社会参与。“减少流浪乞讨人员,帮助流浪乞讨人员回归社会”绝不是一句口号,促进救助的各项工作向专业化、社会化发展,也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十二月,成都将进入冬至,冬日里,在这里的救助者可以不再害怕,因为这个避风港还可以帮他们抵御寒冷。“如何能够把暂时的温暖变成长久的温暖,让那群人不再孤单,更好的被社会接纳、融入,真正地感受到今年的冬天的温暖,每一个人都有责任。”离开的时候,救助站的一名工作人员这样说。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央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台)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
860010-11020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