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谁是卢武铉悲剧的推手

《国际金融报》2009年5月25日 记者:王小萱 王丽颖

核心提示:卢武铉显然是多方利益冲突的牺牲品,去世之前一定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他之所以选择自杀,可以说与韩国独特的政治文化有关。韩国历史上,曾有两位总统因受贿等罪名获刑。一国最高领导人在卸任后立即遭到司法调查,并毫不留情地治罪,堪称韩国独特的政治文化。卢武铉本人也未能逃过此“怪圈”。
已被0家媒体转载
查看
收藏
  • 开心网
  • 人人网
  • i贴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调查

深度调查|房价普涨背后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国五条地方细则”实施以来,政府试图稳定楼市价格,但开发商应对招数频出,调控政策面临考验。央视网记者通过调查,隐约发现了楼市各方正进行着的激烈博弈。[详细]

手动刷新 更新时间:10:21:50

---------------------------------------------

---------------------------------------------

本文摘自:《国际金融报》2009年5月25日第06版,作者:王小萱 王丽颖,原题:《谁是卢武铉悲剧的推手》

死因之一:保护家庭 牺牲自己

卢武铉来自于一贫困村落的农民家庭,自幼家境贫寒,求学之路也极为艰辛,先是考入中学,后因无法承担学费在初中三年级时被迫休学回家。他边打工边吃方便面,报考了釜山商业高中,这也是卢武铉个人最高的学历,同时也使他成了韩国历任总统中学历最低的一位。

2008年12月,韩国制鞋企业泰光实业公司老板朴渊次因涉嫌逃税和行贿被捕,随后拖带出多名韩国高官涉嫌受贿案,卢武铉是其中之一。调查显示,泰光实业总裁朴渊次给前总统卢武铉除了600万美元之外,还送去了40万美元。而卢武铉用这笔钱购买了160万美元高档公寓,配有游泳池等,该公寓位于美国纽约。检方认为这所公寓的实际所有人应该是卢武铉的儿子卢建昊。

2009年4月30日,卢武铉以“综合受贿罪嫌疑人”的身份在瑞草洞大检察厅接受中央调查部的调查。原本6月4日至6日,韩国检察厅对卢武铉进行司法处理,准备对其提起“不拘留起诉”。5月20日,卢武铉开始绝食。相关信息确认,卢武铉突然身亡前3天开始,由于严重的精神压力,他经常不吃饭,也常一直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闭门不出。2009年5月23日5时45分离开家,6时40分在离家200米、海拔100多米的烽火山上跳崖。8时13分许被送至医院,9时30分许伤重不治去世。

尽管卢武铉在接受调查时对检察机关表示,自己对家人收受钱财并不知情,但他对媒体公开表示过“无颜面对国民”,“让大家失望,很抱歉”。他此前对支持者们还表示,自己“已不再是你们追求的价值的象征,请你们抛弃我吧”。

媒体认为,自从卢武铉卸任以来,他的多名助手、家人被起诉、判刑,如今妻子收受钱财又“东窗事发”,卢武铉对未来事态的发展感到悲观,被迫作出保护家庭,牺牲自己的选择。抛开前总统这一地位,作为父母,他的极端死亡得到了理解。

死因之二:多方利益冲突的牺牲品

有人说卢武铉可以选择不死。全斗焕、卢泰愚等历任总统卸任后也接受过司法惩处,向国民谢罪后,由现职总统以“谋求大和谐、凝聚团结”的名义予以特赦,也是韩国政坛的一种惯例。但卢武铉无法放下自己“清廉”的身段,最终执意走上绝路。自杀也成了一种“知耻”的美德,很多人拿他与陈水扁以及世界各个角落的贪官做了对比。这是自杀成就了一种男子血性与勇气的精神,也是对一国民主政治的反思,更是韩国政治怪圈下血的代价。

外交学院亚洲问题专家牛仲君教授认为,卢武铉显然是多方利益冲突的牺牲品,去世之前一定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他之所以选择自杀,可以说与韩国独特的政治文化有关。韩国历史上,曾有两位总统因受贿等罪名获刑。一国最高领导人在卸任后立即遭到司法调查,并毫不留情地治罪,堪称韩国独特的政治文化。卢武铉本人也未能逃过此“怪圈”。

此外,从韩国司法部门对国家前领导人的调查我们也可以看出,该国的民主和司法体系确实有值得赞赏和借鉴的地方。直选总统权力大、任期长,相信在任职期间会积累许多人脉和“特权”,但是从几位出事的总统看来,他们似乎并未在接受调查乃至判刑时受过关照。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二战期间被选下台后曾表示:“我是很悲伤(因为遭选民遗弃),但是我们的人民有权决定国家和政府,这是真正的民主,我因此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韩国司法体系的公正和民主体系的完备。

牛仲君表示,卢武铉自杀背后的推手势力强大。在其接受调查期间,以往与卢武铉保持良好关系的企业和集团纷纷“落井下石”,争当“污点证人”,令卢氏家族“心寒不已”。而卢武铉的对手和在任职期间得罪了的人也展开“秋后算账”攻势,向其施加了巨大的压力。所有的这一切,犹如多双幕后推手,将卢武铉“推”到了悬崖边。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央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台)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
860010-11020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