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央视网 记者:包征宇 刘浩睿
今年四月“国五条地方细则”实施以来,政府试图稳定楼市价格,但开发商应对招数频出,调控政策面临考验。央视网记者通过调查,隐约发现了楼市各方正进行着的激烈博弈。[详细]
央视网消息(网络新闻联播记者 包征宇 刘浩睿报道)11月15日,中央党校校委委员、教务部主任王东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艾四林,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做客央视网《新闻解析室》节目,和广大网友一起探讨如何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有关专题。
王东京:第二个问题,“十八大”报告里面提出一个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怎么样推动中华民族的创新,中国的科技创新、国防创新,先请任教授谈一谈。
任兴洲:在“十八大”报告里面强调创新驱动,我觉得是为我们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中国经济30多年的快速增长,改革开放释放了大量的体制红利,充分享受了人口红利,再加上全球化的背景下的资源要素的大规模转移和全球分工的变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快速发展了30多年,应该说这样一些红利,现在还没有完全消失殆尽,有一些条件已经发生变化,如人口红利、资源红利,我们现在土地资源成本在大幅度上升,环境成本承载力越来越弱,人口的红利发生变化,大家还在争论拐点是不是到来,但是显然可以看到人力成本上升非常快。这种情况下,再靠着很多红利来推动的发展方式,显然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制约,所以现在提出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因为从中国来看,未来没有创新,中国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很困难的。创新提了不是一年两年了,一直在提创新,怎么创新呢?我想在高新技术领域里面,我们和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是在某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我们未必差距那么大,实际上在某些领域,我们处在世界先进水平上,所以在这方面我们怎么样抓住全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契机,来制定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然后举全国之力来发挥我们的创新功能显得非常重要。当然更加重要的是我们立足于中国的实际,目前存在传统产业上怎么样创新的问题,怎么样提高产业集中度的问题,所以未来首先还是要发挥企业是创新主体的作用,以往投入的不可谓不多,但是很多没有产生很好的效果。
王东京:这个问题是好话题,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中国企业现在创新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创新风险,一个是创新动力来自哪个地方,创新需要有投资,如果创新不成,整个成本将由创新企业来承担,怎么解决企业创新风险和创新成本分担问题?
任兴洲:企业应该有创新动力,企业要为它的利益着想,要发展,所以创新要和企业的自身利益结合在一起,只有创造新的产品,才会获得超额利润,创新和企业发展不矛盾,如何结合不好,当然可能有风险。能否解决好创新问题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政府在企业创新过程当中,提供怎样的扶持政策,这点非常关键。第二个方面是要建立一种创新的风险分担机制,比如风险投资,要有一些机构愿意承担这种投资风险。
王东京:你讲的有两条路,第一个是政府,政府要有创新政策,第二个就是市场化的,比如说创业板,应该重点支持创新,因为创新是风险,不能完全由企业家自己来承担,应由全社会来承担,因为创新是全民族的事情。
任兴洲:对,当然企业也要承担一定的创新失败的风险,因为没有说一个创新是百分之百能够成功的。包括基业常青的百年老店,也在不断地创新,甚至在看不见的失败创新过程中走过来的。所以我觉得政府与市场机制,以及企业主体怎么样在整个创新中形成一种有机的结合是非常关键的。
王东京:现在国家支持创新的资金怎么样提高使用效率?
任兴洲:这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问题,这些年来,我们也在科研院所方面投入大量的创新投入和资金,还有包括人力、物力的投入,有一些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像我们的航天事业,应该说是创新最突出的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当然也有一些创新,钱打了水飘了。尽管如此,基础性创新还要依赖于科研院所的力量,那么能不能取得创新,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创新体制和科研院所体制。
王东京:比如力学动力,瓦特蒸汽机,不是政府给钱。一个民族敢不敢创新和文化背景有关系,谈一谈创新文化背景?
艾四林:是否能有领先世界的东西,不仅是技术层面的东西,也和创新文化有很大的关系。我从事高等教育工作过程当中,我们体会很深的一点,如何培养人的一种创新型思维。
王东京:比如说我们现在的应试教育不利于创新,对就对,错就错。我们的教育怎么样适应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可能要从娃娃抓起。
艾四林:教育要明确一个道理,必须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怎么培养,创新型人才有哪些特点,都值得去研究。比如说首先要培养一种创新型思维,什么叫创新型思维?就是批判性思维。我们往往强调教育传导知识,而不是质疑知识,反视知识,我想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往往忽视了另一面。我们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既是一个演绎推理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归纳推理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培养这种批判性思维非常重要。第二个就是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面向知识,也应该是面向实践的,实践是什么?面向问题,问题才能够驱动创新意识的形成。
王东京:夏教授,您从社会学的角度谈谈创新。
夏学銮: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以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包括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争当创新的主体。当然主要还是以企业作为创新建设的主体,另外大学、科研机构、科研院所,它们的创新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任兴洲:关于创新,我还想说一点,现在有一些创新的激励约束机制还不够,所谓激励约束机制有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创新以后,对创新者或者创新团队的激励;还有成果转化的一些约束,不能说前期大量的投入,最后也没有考核,也没有什么约束,我觉得这方面还是要建立和完善整个创新的体制和机制,这是非常关键的。
王东京:对我非常有启发,我觉得这个问题我有一个观点,我们现在做研究的,尤其这些学者在高校实验室做的研究成果,每年都有一大批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不能投入使用。基础研究政府要投入,成果转化恐怕也需要政府投入。比如说从实验室到生产有一个终试,不终试没有人买,企业建实验室成本很高,通常不可能自建实验室。终试如果失败以后,成果就没有人买,就没有投资,所以终试平台应由政府投资,才能促使科技成果的应用。
任兴洲:说得非常好,政府如何在创新建设当中发挥作用,产学研如何有机结合,在终试和最后形成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企业如何发挥作用。另外产业集群中的共有、共享的技术如何发展,如何共同搭建一个创新平台,其实形成创新型国家或者创新型的企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各个主体发挥应有作用,包括政府应该发挥什么作用,企业和科研机构、市场的中介组织,发挥什么作用,把这些力量集合起来,来形成一个创新型的国家。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央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台)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6月3日清晨,吉林省德惠市一禽业公司发生火灾,截至中午12时46分,火灾已造成61人死亡,数十位人受伤。据公安部消防局最新消息,该事故是因液氨泄漏引发爆炸。目前被困人员抢救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在楼市专家看来,目前北京出台的调控新政依然是对过去旧政策的延续,没有实质性变化,对于市场走势也很难有突破性影响。未来,政府可能还会依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对房价进行重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