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2012年10月22日 17:36 关键词: 预选制 总统预选制 美国 美国总统

从核心到象征 预选制度如何改变了党代表大会

中国江苏网 记者:张兹暑

核心提示:1969年,预选制进入迅速发展阶段。1969—1971年闻,先后有7个州采行预选制(其中马里兰州第三次颁行预选法)。1972年,共有23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实行预选制。到1980年,实行预选制的州已达35个,由预选制产生的代表民主党达80%左右,共和党达76%左右。在这个阶段中,预选制成为最重要的代表产生方式。
已被0家媒体转载
查看
收藏
  • 开心网
  • 人人网
  • i贴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调查

深度调查|房价普涨背后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国五条地方细则”实施以来,政府试图稳定楼市价格,但开发商应对招数频出,调控政策面临考验。央视网记者通过调查,隐约发现了楼市各方正进行着的激烈博弈。[详细]

手动刷新 更新时间:10:21:50

---------------------------------------------

---------------------------------------------

本文摘自:中国江苏网,作者:张兹暑,原题:《从核心到象征 预选制度如何改变了党代表大会》

总统预选制的发展

总统预选制自1905年兴起至今,其发展呈现出一个时起时伏的趋势。大体说来,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早期发展阶段(1905——1916年):

自1905年首先在威斯康星州开创以来,在进步党人的推动下,预选制很快为各州相继仿效。到1916年,全国已有25个州采行。这一年民主党由预选产生的代表达54%,共和党达59%。

但这个阶段的预选制并没有对总统选举程序和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其所以如此。有两个原因:一是民主党规定,总统候选人必须获全国党代会2/3多数通过才能获得提名。当时,任何一个候选人在预选中都无法获得这么多的代表数额。共和党虽规定简单多数即可获得提名,但那个时期的共和党竞选提名的人,在预选中,谁也没有获得过足够的代表名额。所以,这个时期没有一个候选人通过预选获得多数而得到提名的;二是当时两党首脑和职业政客通过各种途径反对预选制,许多候选人害怕得罪党内有权势的人物,也不愿参加直接预选。所以,这个阶段预选制未能发挥重要作用。

停滞低落阶段(1917——1968年):

1916年后,预选制发展进入低落阶段。从1917一1949年间,新采纳预选制的仅阿拉巴马一个州,而1917—1935年间,又有8个州先后取消了预选制。同时,由预选制产生的代表,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由1916年的54%和59%锐减到1948年的36%。1948—1956年,预选制有一个暂时回升,有3个州新实行预选制,但也有一些州取消预选制。

这个阶段预选制低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进步运动的消失中止了总统预选制的改革;2.党内职业政客对州议会施加压力,迫使其取消预选制;3.有的州总统预选和地方官职分别预选。开支庞大,放弃了预选制;4.选民投票率低;5.这一时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如30年代的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分散了人们对总统预选的兴趣。

迅速发展阶段(1969——今):

1969年,预选制进入迅速发展阶段。1969—1971年闻,先后有7个州采行预选制(其中马里兰州第三次颁行预选法)。1972年,共有23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实行预选制。到1980年,实行预选制的州已达35个,由预选制产生的代表民主党达80%左右,共和党达76%左右。在这个阶段中,预选制成为最重要的代表产生方式。

预选制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一,1968年大选时,参议员休伯特·汉弗莱(HubertHumgphrly)未参加任何预选活动。由于他受党魁的器重,轻而易举地获得了民主党的提名。而许多在预选中“浴血奋战”的竞选者却名落孙山。这件事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要求改革总统候选人提名程序。使更多的选民发挥作用。

第二,民主党1968年的改革措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是年民主党代表大会结束后,成立了一个“政党机构及代表选择委员会”,着重对代表选择方式实行改革,如增加少数民族、妇女和青年的代表比例,推行比例代表制等。民主党的改革吸引一部分州采纳预选制。

第三,“水门事件”集中暴露了党魁和职业政客在选举过程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搞阴谋诡计等恶行,引起社会上要求政治民主化的呼声更加高涨,推动一些州实行预选制。

第四,经济因素的推动:总统预选场面大,舆论机器大量报导预选盛况,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由此招来大批政治游客,给实行预选制的州带来了经济好处。

由于上述原因。近几十年来,预选制逐步被大多数州所采用,成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总统候选人提名方式。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央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台)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