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2012年10月11日 09:47 关键词: 华侨村官 浙江青田 村级组织换届选举

“华侨村官”造福家乡

央视网 记者:李笛 通讯员 张永益

核心提示:在浙江青田,华侨回国当村官正在成为潮流。在去年年初的农村新一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青田县涌现出59名“华侨村官”,比上一届增加60%以上。与本土村官相比,“华侨村官”具有很多优势——资金优势、视野优势,他们具有世界眼光,在西方学习了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理念。
已被0家媒体转载
查看
收藏
  • 开心网
  • 人人网
  • i贴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调查

深度调查|房价普涨背后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国五条地方细则”实施以来,政府试图稳定楼市价格,但开发商应对招数频出,调控政策面临考验。央视网记者通过调查,隐约发现了楼市各方正进行着的激烈博弈。[详细]

手动刷新 更新时间:10:21:50

---------------------------------------------

---------------------------------------------

  

“华侨村官”们在一起共商“村”是,他们在国外数十年的打拼经历,让他们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带回来了很多新理念。

  徐定陆和来村务工人员,正向洪树林描述港头村的规划思路。  

  徐定陆在烈日下疾步向前。

  徐定陆上身穿着绿白相间的T恤,下身穿着白色七分裤,脚穿一双白色的凉鞋。这身装扮,在丽水市青田县温溪镇港头村,显得格外惹眼。一路上,徐的同村好友纷纷与他打招呼。但跟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好友们都光着膀子,露出太阳暴晒后黝黑的肌肤。

  徐定陆是青田县的“华侨村官”。在做村官之前,徐定陆到过100多个国家。在国外创业30多年后,2008年徐定陆在朋友的力邀之下,开始了他的村官生涯。

  在青田县,像徐定陆这样的“华侨村官”还有很多。在去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青田县出现了59位“华侨村官”,他们都在国外有数十年的打拼历史,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带回来了很多新理念。

  带来了财富增长了见识

  青田县是一个山多地少的贫困县。因为地少,人均只有几分地,导致粮食紧张。青田人漂洋过海,出国打拼,一切皆因贫穷。

  青田县方山乡周岙村的“华侨村官”周亮洪,家中有5个兄妹,“那个年代,基本没有吃饱过,为了过日子,路旁只要有空隙,就会见缝插针地种上地瓜。”周亮洪说,见缝插针式的耕种模式改变不了地少的根本局面,无奈之下,1987年,周亮洪开始出国打拼。

  周亮洪去过巴西,但是在短暂停留之后来到西班牙。他在西班牙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餐馆里打工。后来又租了一间店面从商。可是经营并不顺利,最困难的时候,连房租都无法支付,无奈只能把摊子摆在了地铁口、公园内。“那时候,几个月才做一个集装箱的货”。后来,生意越做越大,每个月都要做十多个集装箱。如今,周亮洪的生意已经涉及贸易、地产,遍布西班牙、南斯拉夫和浙江的湖州、义乌。

  与周亮洪出国原因略有不同的是,徐定陆是因一场意外的大火走出国门。

  30多年前,徐定陆在青田县城经营一个家电铺子,后来,一场意外的大火把店内的家电付之一炬。

  万般无奈之下,徐定陆也加入了青田县的出国大军。在国外30多年的时间内,先后到过100多个国家,直到1999年,才在葡萄牙安顿下来,并成为一家大型娱乐俱乐部的老板。

  数十年的国外磨练,不仅给青田华侨带来了财富,同样也增长了见识。这也为以后的竞选村官,奠定了基石。

  一次,从西班牙的媒体上,徐定陆看到关于中国建设新农村的报道。于是2007年,徐定陆在一次回乡探亲之际,特意了解了新农村建设的情况。后来,在村内朋友的力邀之下,决定竞选村委会主任。

  颇懂策略的徐定陆,一边返回西班牙,把俱乐部整体转租,而另一边,出资10万元,把村里的老年协会翻修一新。

  就在徐定陆准备竞选港头村村委会主任之际,方山乡周岙村的周亮洪、船寮镇朱店前村的洪树林等人也纷纷不约而同地开始返乡竞选村官。

  青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饶钦英告诉央视网记者,在2008年这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青田县一下子涌现出36名“华侨村官”。

  用实际行动去证明一切

  “华侨村官”出现初期,争议四起。

  有村民认为,这些村官不仅资金丰厚、社交广泛,更重要的是经验丰富。而也有一些村民则认为,华侨离开家乡数十年,自身经济条件这么好,能适应辛苦的村官生活吗?放弃国外的生意,他们心里平衡吗?

  “甚至还有村民怀疑我们是否做几个月后,会偷偷跑回国外。”徐定陆说:“我听到这些声音,什么都不解释,只要自己实实在在做出些东西来,大家也就理解了。”

  港头村的小学建于80年代初期,年久失修如今已经成危房。在没有政府任何支助的情况下,徐定陆发动在外国的朋友和当地村民,集资重新修建学校。村里学校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学校读书的村里当地孩子仅30人左右,其余的都是外来民工的子女。

  “并不能因为我们自己的孩子少,就不去修建学校了。”徐定陆说。

  在徐定陆的思维中,村里的很多孩子都随父母出国,在国外读书,享受外国的优质教育,“我们要将心比心,为什么我们不能同外国政府一样,给外来民工子女享受同样的优质教育呢?”

  一名在意大利的同学得知情况后,出资50万。徐定陆和其他两位村干部各出资3万,其他村干部各出资1万……很快,700多万的资金便筹集到位。

  如今,新学校已经投入使用。

  当地一位官员对记者说,“大家都比较佩服徐定陆,不管自己出资多少,能够从民间筹集700多万不是易事,有几个人能够做到?从这些方面,也可以看出华侨村官的能量。”

  出资20万为村里做规划

  让新上任的村官周亮洪没有想到的是,虽然村里说在建设新农村,但却没有一份完整的规划,“没有规划,那你要建设一个怎么样的新农村呢?”一个意外的事情,让他更坚定了新农村规划的重要性。

  青田华侨发达以后,往往会把家中的土楼推倒翻新。因为在有钱之后,村民之间互相攀比,建房一户比一户大,一户比一户高。但是,建好房屋之后,人都回到国外,整幢新房人去楼空。房子翻新无人居住,成了青田农村一道特殊的风景。“村里七层以上的民宅,空着的比比皆是。”周亮洪说。

  有一次,周亮洪发现村民在重新建房时,依然按照老房子的面积建设。而老房子在建造时没有规划,占地很大,留下的街道很窄。周亮洪上门劝说,但对方表示大家都在这样建房。

  这位在浙江湖州太湖南岸投资开发豪华楼盘的地产商人,第一次面对一个民宅犯难。“周岙村到处是新房子,却没有新农村。”周亮洪最终下了这样的一个结论。

  2009年底,周亮洪个人出资20万元,委托浙江大学花了一年的时间,为周岙村做了一份《新农村建设规划》。规划中,包含了农业观光规划、景观生态林业规划等。 

  在周亮洪的算盘中,水田依然种水稻,旱地用来种植经济作物。但如何让那些留在家中的华侨家属去种植这些旱地呢?

  “我准备自己先种,种杨梅,或者种从西班牙引进大樱桃,让大家看见利润,再去发动他们种植。”

  “如果到那时,大家依然不愿意种呢?”记者问。

  “那我就借钱给他们种,他们丰收了,还我本金不计利息,如果他们亏本了,就算了,一笔勾销。”周亮洪说。

  周亮洪的林业规划依然需要时间来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担任上一届村主任的3年中,他改变了周岙村的交通。他自己出资70多万,再发动朋友和村民集资100多万,打通了周岙村下属各自然村的道路,还专门开辟了村内各林业规划点的道路。“要发展,先修路”,周岙村的这一发展基础已经初现端倪。

  在困惑中更加成熟

  数十年的国外经历,徐定陆印象最深的是,外国的农村都是小洋楼,生态绿化好,看上去很清净优雅。

  “优美的环境得靠大家一起努力,”徐定陆告诉记者,在很多国家,路旁都放着许多个大小不一的垃圾桶,有些是收集生活垃圾的,有些是专门收集玻璃和废旧电池的。生活垃圾每天都会有专人收集,而其他的特殊垃圾,隔一段时间才有人收集。一次,徐定陆在俄罗斯的地铁上看见一名老太太一边吃瓜子,一边把瓜子壳用纸包好,放入口袋。出了地铁口,老太才把口袋里的瓜子壳放入一旁的垃圾桶。“那时还很早,大概是上世纪90年代,人家就有这样的环保意识了。”这名地铁老太给徐定陆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上村官以后,徐定陆把这种垃圾分类制度也带到了港头村。在港头村的街头,可以看见数个垃圾桶并列排放,但桶内的垃圾并没有分类。

  徐定陆说,刚开始,他去劝说一户外来民工家庭把垃圾分类,但遭对方的笑话,说他太超前了,“国内大城市的垃圾分类还没有执行好,你居然对农村也提这么高的标准了”。

  “现在才我认识到,村民能把垃圾收集到塑料袋,再扔进垃圾桶就已经很好了。”徐定陆笑道,至于分类,还要慢慢推广。

  当地一位官员私下向记者说,华侨从国外带回来的不仅是资金,还有先进的理念。但是,先进的理念最终在中国农村扎根,仍需要漫长的岁月。同时,“华侨村官”遭遇的这些困惑也并非坏事,村官们可以在困惑中更加成熟。

  选民认可才能过关

  青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饶钦英告诉记者,很多年前,青田就有一些村干部握有国外居留证,但他们绝大多数时间都在村里处理村务,与其他村干部没什么区别,“不过那时候,这类'华侨村官'仅仅是个别现象”。

  在2008年这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华侨村官”在青田县密集涌现,全县414个行政村,出现了36名“华侨村官”。

  饶钦英分析,华侨回流的原因之一,是青田县出台了一些回流政策,吸引他们回家乡投资。 

  青田县侨办主任徐向春认为,“华侨村官”年龄大多在50岁左右,正进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他们在海外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财富,而且儿女都已经成年能够独立发展,本人尚处在壮年期,以当村官来实现后半辈子的人生价值。

  上一届“华侨村官”的密集出现,无疑是一种榜样的力量。

  在去年初的农村新一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青田县涌现出59名“华侨村官”,比上一届增加60%以上,其中有40人担任村两委的一把手,而且很多都是连任。这些“华侨村官”,大多集中在青田县方山、山口、温溪、鹤城等乡镇,而这些乡镇也正是青田华侨的发源地,因为当初走出去的人多,现在回来的人多了,村官出现得也多。

  饶钦英说,当地领导外出考察时,接触到一些在国外的青田华侨,很多人都表示将回乡竞选村官,“估计以后一段时间内,‘华侨村官'的数量还会上升。”

  饶钦英表示,青田县组织部门还将继续把好“华侨村官”的入职关口。无论多优秀的华侨,也要依法接受选民的检验,选民认可了才能过关,“不能因为你是华侨,就一定保证你当村官。”

  当2008年,“华侨村官”密集出现以后,青田县委组织部开始关注这一现象,并给予政策上的引导。

  “主要是培训,每年搞几次,他们长期在国外,对国内的政策、法规了解较少,我们把这些给补上,告诉他们如何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履行村官的职责。”饶钦英对记者说,培训的内容还包括宗旨观念和理想信念的教育,还有“新农村党务”和“如何当好村干部”等内容。

  同时,对于“华侨村官”想做的公益事业,青田县组织部门会设法帮助他们以提高办事效率,尽量把事情做成。

  “华侨村官”模式值得鼓与呼 

  面对青田县的“华侨村官”回流现象,浙江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董明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应该值得鼓与呼。

  董明认为,“华侨村官”模式,其实是一种多方共赢的模式。对于村民来说,虽然我们国家在建设新农村,但是还在建设的过程中,很多细节还没有完全落实。特别在一些公共物品的提供上,仍然不是很完善。

  而“华侨村官”的出现,恰恰替补了地方政府的这些软肋。比如,洪树林投资新建村文化中心、周亮洪集资修路、徐定陆集资扩建学校。“这其实就是在为地方政府分忧。”

  这些华侨50多岁的时候在国外已经达到了事业的一个顶峰,然后回到国内以“村官”的身份帮助和带动农村发展。所以对“华侨村官”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实现自我抱负的平台。

  董明还认为,“华侨村官”与本土村官相比,具有很多的优势。最明显的就是资金优势、视野优势,他们有世界的眼光,他们在西方,接受的是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理念。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央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台)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
860010-11020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