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2012年10月09日 10:10 关键词: 山东高村英 中国好人 重病同学

山东高存英:让重病同学住进家里12年

央视网 记者:薛广乾

核心提示:身患糖尿病、贫血、高血压、低血糖、尿毒症等重病的张瑞霞,不单需要高存英提供一个稳定的住处,她还需要高存英的很多帮助:求医问诊、掏钱交费、照顾生活。因为高存英无法接受让张瑞霞独住的潜在危险性,张瑞霞在高存英家一住就是12年,这份同学之间的友情,已变成甚至胜过了亲情。
已被0家媒体转载
查看
收藏
  • 开心网
  • 人人网
  • i贴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调查

深度调查|房价普涨背后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国五条地方细则”实施以来,政府试图稳定楼市价格,但开发商应对招数频出,调控政策面临考验。央视网记者通过调查,隐约发现了楼市各方正进行着的激烈博弈。[详细]

手动刷新 更新时间:10:21:50

---------------------------------------------

---------------------------------------------

  央视网消息(网络新闻联播记者 薛广乾报道)9月25日上午,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静悄悄的透析病房里,病人们的动脉、静脉分别接上细细的塑料管,让血液到体外循环,由一台台白色的透析器代替双肾发挥身体机能。24号病人、尿毒症患者张瑞霞,全身缩在白色被子里,只露出一张肌肉松弛、面色憔悴的脸。透析机的液晶屏上,实时显示着她的身体状况:低压88,高压145。

  这天是星期二,张瑞霞雷打不动接受透析的日子。早晨7点半,从高存英家里走出来,她花1块钱坐6路公交车直达医院;4小时的透析结束后已是中午12点,她在医院稍事休息,然后再坐6路车回去,而家里的不锈钢锅里,高存英给她留好了馒头、炒菜和米汤。同学高存英的这个家,也是张瑞霞的家,在这个家里,她已经住了12年多……

  乔迁新居第二天,重病同学住进来

  9月25日中午,记者来到高存英家里,恰巧遇到了她的父亲。高存英的父母经常从老家来到聊城小住,自己还在聊城找了一份清闲的工作,可他们几乎没在女儿高存英家住过。

  在高存英的三居室里,夫妇住主卧,12岁的儿子住次卧,患病的张瑞霞住书房。整个房子满满的,老人们不忍心给女儿添麻烦。偶尔亲朋好友来家居住,就让儿子腾出房间,到阿姨张瑞霞所在的书房睡地铺。一条蓝色海绵睡垫,平时折叠起来放在书房里,用时就铺展在地面上。

  “这个房间雷打不动,就是你的。”1999年12月底,结婚不久的高存英夫妇搬到了新装修的房子里。第二天,张瑞霞也跟着搬进了那间书房。从一开始,高存英就跟张瑞霞说:“这个房间就是你的房间,雷打不动,家里来了人,该谁挪窝谁挪窝,反正你不用挪窝。”

  身患糖尿病、贫血、高血压、低血糖、尿毒症等重病的张瑞霞,不单需要高存英提供一个稳定的住处,她还需要高存英的很多帮助:求医问诊、掏钱交费、照顾生活。低血糖发作时,她上牙咬紧下牙,高存英须用小铁勺撬开她的嘴,喂食糖块或者巧克力。

  若让张瑞霞离开自己家、租个地方住,高存英经济条件完全可以做到。但高存英担心她的病情随时发作,如果病发时没有人在跟前,张瑞霞就会有生命危险。高存英无法接受让张瑞霞独住的潜在危险性,她说:“她住在哪里我都不放心,只有跟着我最放心,随时可以照顾她。”

  张瑞霞对央视网记者说,“高存英家就是她的家,到自己亲人的家里,她反而觉得自己像在走亲戚。”

  12年友情胜似亲情,20次住院见证大爱

  自从进了这个家门,张瑞霞的身体就没消停过,病情反反复复,频频住院手术。她细数这些年来自己住院的情况,“2001年住院1次,2003年住院1次,2005年住院2次,2008年住院2次,2009年住院1次,2010年住院2次,2011年住院10次,今年迄今住院1次。”

  张瑞霞的收入只有每月280元城市低保金,另外的经济来源,就是70多岁的老父亲从自己的退休金里给她攒下的钱,约每月1500元。在高存英家,一切日常开销都不用她拿。所以,这些钱全部用来看病吃药。即使这样,也只够维持水平,到了住院手术的时候,还得靠高存英“兜底”。

  去年住院10次,高存英替她自掏腰包1万多元,这还是因为张瑞霞有了大病保障,可以报销大部分费用。2008年大病保障资格批准之前,张瑞霞看病住院,都是高存英实打实地花钱。2005年7月,糖尿病导致张瑞霞双眼得了白内障,高存英花了6000多元,帮她做了手术恢复视力。谁知没多久,她骑自行车让右脚两处骨折,又花了6000多元才治好。

  今年元旦那一天聊城大雾,张瑞霞住院期间断了费用,面临停药危险。高存英知道后开车就往医院奔,可是雾实在太大,就打电话给自己的同学,让这位在医院附近工作的同学先垫付了3000元医疗费,自己随后再还账。这样的救命钱,高存英不知垫付了多少,从未要求偿还。

  打个不很恰当的比喻,张瑞霞就像高存英的一个妈妈、一个孩子,高存英在她身上花的钱,就像在自己老人、孩子身上花的钱一样,花了也就花了,没有债务的概念。每当张瑞霞怀着歉疚、感激说起这些时,高存英总是宽慰她:”我有能力照顾你,我多挣点钱就是了。”事实上高存英在聊城一家事业单位上班,收入并不算很高。

  2005年夏天,家在农村的张瑞霞的侄子也来到聊城上小学,与高存英的儿子硕硕在一个学校。那时候,学校离家有些距离,两个孩子接送不方便,高存英就近租了一套住房,让张瑞霞住在那里照顾孩子,每天给两个小学生做一顿午饭。到了初冬时节,天气越发寒冷,租房里没有暖气,张瑞霞与孩子们就一起“撤”回高存英家里了。

  永不贬值的价值观,成功传递下一代

  高存英的儿子硕硕,今年12岁,已是初二学生,音质条件较好,正在接受正规的声乐训练。9月25日中午,他放学归来,大大方方地对记者说:“叔叔,我给你唱首歌吧。”他是男高音,唱起了张雨生的《和天一样高》与《一天到晚游泳的鱼》。然而,在唱歌的间隙,他突然若有所思地问记者:“叔叔,你报道了之后,我阿姨的情况能不能引起关注?像我们家这种情况,在全国也是比较少的。”他一出生家里就有个阿姨,他把张瑞霞当成了家庭中当然的一分子。

  “我既想让你报道,也不想让你报道。”这个大男孩儿深沉地说,报道能够让阿姨得到关注,可他也担心网上有人恶搞,害怕别人说他们炒作。记者没想到十多岁的孩子竟然能想到这些,于是安慰他:很多人都在奉献着爱、践行着美好的核心价值观。

  小硕硕对张瑞霞的感情很深。张瑞霞告诉记者,每次放学,如果看不到张瑞霞,就会问:“哎,我阿姨怎么不在家?”有一次,他宽慰张瑞霞:“阿姨,你好好地做透析,将来还得看我登台演出呢。”唱歌是他的梦想,让阿姨见证他的梦想成真,是他的一大心愿。张瑞霞轻声说:“阿姨怕是等不到那一天啦。”硕硕激动地说:“你一定要等到那一天,我要唱歌挣钱给你做透析。”

  硕硕十岁那一年,张瑞霞在聊城市人民医院住院,高存英为了锻炼教育他,让他自己去给阿姨送“细面条”。结果,十岁的孩子在熙熙攘攘的医院大楼里转迷糊了,高存英去接他时竟然一个小时找不到人,急得汗流浃背。最后见到妈妈时,硕硕委屈得快哭了。高存英悄悄告诉他:“孩子,阿姨那么疼你,你给阿姨送顿饭也是应该的啊。”

  于是,一个小孩、一个病人,就这样相互照顾,成了亲人一样的亲密朋友。张瑞霞给硕硕做早餐,鸡蛋会剥好皮,热汤要冷一冷,起床后尽管去吃,正好不冷不热。每逢周二、周五,张瑞霞去做透析,两人便一起吃早餐、一起出门。到了胡同口,硕硕向东,走向课堂,阿姨向西,走向医院……

  在这大千世界,他们就这样生活着,似乎对眼前繁华从不羡慕,因为,最美的在心不在远处。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央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台)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