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2012年09月18日 15:46 关键词: 减税直补 农民 杨九如 种粮大户

减税直补:让农民踏上希望的田野

央视网 记者:袁育堃 通讯员:姚易根

核心提示:减税直补以及政府最低收购价等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江西新干县不少粮农吃上定心丸后,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承包了大面积的农田,成为了当地的种粮大户。新干县溧江乡唐家村的杨九如,便是受益者之一。
已被0家媒体转载
查看
收藏
  • 开心网
  • 人人网
  • i贴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调查

深度调查|房价普涨背后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国五条地方细则”实施以来,政府试图稳定楼市价格,但开发商应对招数频出,调控政策面临考验。央视网记者通过调查,隐约发现了楼市各方正进行着的激烈博弈。[详细]

手动刷新 更新时间:10:21:50

---------------------------------------------

---------------------------------------------

     

  2004年2月18日,新华社记者在江西省新干县拍下这样一张照片:新干县溧江乡唐家村的种粮大户杨九如,拿着与县粮食部门签订的120余亩早稻《粮食购销合同》和赊销的早稻良种,显得格外兴奋。

  2004年前,由于承包的百亩良田产品滞销,身为种粮大户的杨九如没能获利。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我国的粮食生产出现了重要转机--文件要求减免农业特产税,下发粮食补贴,为粮农实实在在地减轻负担。

  与此同时,订单农业的出现,成为一种全新的农业产销模式,杨九如这样的种粮大户,从此就可以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与购买者签订购销合同,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避免盲目生产。杨九如的境遇由此很快好转。

  免税:为农民减负

  新干县位于江西省中部,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副食物基地。十年前,全国普遍面临卖粮难的问题,加以人工费较贵,新干县不少农民抛弃自家的土地,前往周边的一些工业园区务工。

  与杨九如一样,眼看着家乡的农田逐年荒废,同为溧江乡唐家村村民的杨腊如,决定把这些农田租过来。“当时租这些土地并没有花钱,出去打工的朋友直接把自家的田交给我来打理。”考虑到当时全国粮食供大于求,杨腊如只种了几亩水稻,用更多的承包地栽种水果、苗木之类的特色农业。

  2004年前,新干县的特色农业相对比较单一,杨腊如种植的水果苗木之类都能卖个好价钱。“尽管当时卖了不少钱,但国家那时候还会收农业特产税,而且税收还不低。” 杨腊如回忆说,那几年他每年都要向国家缴纳近千元的税收,对于年收入仅有几千块的种植户来说,这样的税收无疑给他们增添了不小的负担。

  不过,在此后不久,像杨腊如这样的种植大户们迎来了春天。2004年初中央出台“一号文件”,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农业税收减免和粮食直补政策。这一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农民得到了巨大实惠,同时也更加激发了农民种粮生产的积极性。

  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为进一步支持和保护农业,江西省当年就取消了包括水果、毛茶、花卉、苗木、油茶、药材和蚕茧等7种农产品生产环节的农业特产税,减轻农民负担6000万元。

  同年7月5日至6日,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决定从该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推进减征、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用五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同时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正税清费、治理“三乱”,取消“三提五统”,把过重的农民负担减下来。

  减负之后,杨腊如放下了心中的包袱,向亲戚借来一笔钱,加大了对果园的投入。建起了40亩果园,仅肥料的投入就比往年多5000多元。他说:“胆子放开了,免去的税收很大一部分可以投入到肥料中去。”据了解,新干县的其他果农和杨腊如一样,也都加大了对果园的投入,全县化肥销售量较去年增长40%。

  土地流转,订单农业初具规模

  与此同时,针对2004年粮食价格上升的状况,新干县粮食局及早做出安排,积极应对,经过广泛市场调查,决定以订单农业为突破口,运用合同契约的形式引导农民发展粮食生产。为鼓励农民多签订单、合同收购,该局规定实行随行就市,敞开收购,并严格执行最低价保护收购,在早籼稻市场价格低于每公斤1.35元时,按每公斤1.35元敞开收购,而当市场价格高于1.35元时,则按实际市场价格收购。

  粮食企业通过主动与乡村及各粮食加工企业、种粮大户、农户等协调关系,组织职工走村入户落实订单基地、面积和品种,并与种子部门配合,搞好优质粮种供应,让农民吃下了定心丸。据统计,2004年新干县粮食局完成订单面积40万亩,订单种粮户2000余户,合同订购量8万余吨,超额完成了省粮食局安排的订购量。

  由于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特别是通过订单农业,将已经放开市场多年的早籼稻又列入最低收购价的品种范围。有了政府的最低收购价,极大地调动了新干县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少粮农吃上定心丸后,开始通过土地流转,承包大面积的农田进行规模种植,成为了当地的种粮大户,杨九如便是受益者之一。

  “在当地乡政府的引导下,我们与一些粮食加工企业之间签订了合作协议,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种植的水稻已经形成规模,他们公司会定期上门收购。这样一来,不仅为我节省了运输费等各项开支,而且新干县本身的农业发展势头好,销售价格往往还要比邻县高出不少,有了最低收购价,销量根本不用愁,每亩最少能赚六七百元……”杨九如很开心地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明细账。

  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按照相关惠农政策的要求,当地农产品收购部门还向杨九如这样的种粮大户提供优良种子,并向他传授科学的种植方法。2004年,新干县全县上下纷纷开始推广从种植到销售的粮食产业化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签订购销合同后,种植户按照公司的要求种植,而粮农因此也没有了后顾之忧。

  自2004年以来,随着减免农业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的全面实施,全国9亿农民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惠。到2005年,引领农民增收6.8%、粮食增产9%,仅“两税”减免就减轻农民负担302亿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央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台)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
860010-11020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