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航工业哈飞:为老工业基地腾飞插上翅膀

央视网 记者:李文学

核心提示:自国家2003年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中航工业哈飞,藉此走出了以我为主、自主创新的道路,不断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其所生产的直九直升机已经远销马里、毛里塔尼亚、老挝和巴基斯坦,并多次用于南北极科学考察。中航工业哈飞目前正以较强的技术实力跻身于世界航空领域。
已被0家媒体转载
查看
收藏
  • 开心网
  • 人人网
  • i贴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调查

深度调查|房价普涨背后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国五条地方细则”实施以来,政府试图稳定楼市价格,但开发商应对招数频出,调控政策面临考验。央视网记者通过调查,隐约发现了楼市各方正进行着的激烈博弈。[详细]

手动刷新 更新时间:10:21:50

---------------------------------------------

---------------------------------------------

  

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人师傅--总装厂的李合宝、刘晓光、董金星和检验室的宋永军,因为2007年的一张照片而格外闪光。

  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人师傅--总装厂的李合宝、刘晓光、董金星和检验室的宋永军,因为2007年的一张照片而格外闪光。(新华社记者袁满 摄/2008年3月1日)

  他们能想到的是,他们可以让一堆零件变成飞机飞起来;他们想不到的是,升空的飞机也带动了老工业基地的腾飞。

  他们就是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工业哈飞)的工人师傅--总装厂的李合宝、刘晓光、董金星和检验室的宋永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这几颗“螺丝钉”,因为2007年的一张照片而格外闪光。

  2012年8月27日,记者带着那张照片来到中航工业哈飞,对当时的事件和人物进行回访。

  接受采访 第一次见照片

  照片中,四名工人正在一台直九直升机螺旋浆下进行安装调试工作,直升机已经初具雏形。李合宝右手把着螺旋浆,与身旁的宋永军配合安装。刘晓光戴着套袖,正在安装一根管子。开吊车的董金星也在一丝不苟地忙碌着。

  “我们属于动力系统安装调试工,车间里的300多人有十分之一是这个工种,干这个活得需要4个人配合。”1981年出生的刘晓光个子不高,憨憨厚厚,说话时有一股浓浓的鼻音,做这项工作已近7年,“现在已经轻车熟路了”。

  1984年出生的李合宝长相俊朗,明显比刘晓光健谈。“我们这是最后一道工序,飞机从这儿出去就可以交付用户试飞了。”以前哈飞机型很多,现在只有直九和运12了,EC120已经下线,正在研制新机型。

  当记者问他们是否知道这张照片时,两个人异口同声称不知道,“一点印象都没有”。刘晓光说,直到车间领导拿着照片来找他们,他们才知道这件事,“我们正在干活,可能是哈飞报记者在车间抓拍的。”李合宝推测说,这张照片应该是2007年底他刚进厂时拍的,“照片上显示穿长袖工作服了。” 李合宝分析说。

  对于当时在安装调试什么用途的直升机,两人也记不清了。刘晓光说,按时间算,应该是安装调试国庆60周年阅兵时的直升机。2009年以前,车间生产的大部分是直九机。国庆60周年大阅兵时,哈飞负责生产45架直升机。早在2007年哈飞就开始生产这批直升机了,到2009年3月,部队就把飞机接走训练了。

  克服困难 超额完成任务

  全年有任务,月月有任务,而总装厂2007年的任务因为国庆60周年阅兵而显得更为紧迫重要。

  “那时厂里号召要在第四季度大干100天,完成不同用户的要求。”刘晓光说,如果不缺零部件,两个人安装调试一架直升机需要20多天,“问题是配套厂家经常缺件,零部件一来,我们就得加班干,经常干到半夜。”

  比缺件更让他们头疼的是,用户加装或改装系统设备。“陆海空三军对直升机的要求不一样,加载的设备和系统也不一样。”李合宝说,还有一些用户要求加装绞车、索降、浮筒、鱼叉、声纳、倒镜等,每一项要求都需要我们公司重新设计、安装、调试。

  “有个国外用户要求在直升机上安装空调,这个以前从没做过,图纸设计得很好,到时候就安不上,费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刘晓光说,几乎每架直升机的用户都有一些特殊要求,技术状态不明确,特别复杂,“发动机负载多了,我们还得替他们考虑发动机寿命问题”。

  动力系统是飞机的主要系统,安装调试几乎全靠手工。“我们都戴着手套操作,但有时候必须光手。”刘晓光说,有些部位的小零件只能靠手感去安装,戴手套安装时容易掉,找不到就是大事故。

  “安装调试时也经常接触各种油,有航空燃油、汽油、液压油、机油等。”李合宝说,有的零部件运来时还是油封的,必须用汽油清洗掉,味道很难闻。“我的鼻炎基本就是被这些油刺激出来的,秋天一躺下就透不过气来。”刘晓光说。

  在车间和全厂的努力下,中航工业哈飞当年直九直升机交付“超额完成任务”。

  走向振兴 职工生活改善

  在中航工业哈飞,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像李合宝、刘晓光、董金星和宋永军这样闪光的“螺丝钉”还有很多。

  自2003年国家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中航工业哈飞走出了以我为主、自主创新的道路,不断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生产的直九直升机已经远销马里、毛里塔尼亚、老挝和巴基斯坦,并多次用于南北极科学考察。中航工业哈飞目前正以较强的技术实力跻身于世界航空领域。

  历经了60年的创新发展,中航工业哈飞走出了一条从修理、仿制到自主开发、国际合作的发展之路,构建了国内一流的飞机制造体系,形成了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我国直升机、轻型多用途飞机、新支线客机的研发、制造基地,拥有航空复合材料专业化制造中心。累计产销各类飞机1600余架,为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厂兴职工富,哈飞人过上了舒适的生活。

  “从2007年进厂到现在,短短几年,我的工资已经翻了几番,每年还会有不同幅度的上涨。”李合宝说,这是他最切身的体会。而比他早入厂两年的刘晓光已经有了两套房子,甚至有了买车上下班的打算。

  他们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践行者,更是受益者。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央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台)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
860010-11020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