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2012年08月29日 01:37 关键词: 伍秉鉴 义律 道光皇帝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中的三副面孔》结语

央视网历史 记者:官君策

核心提示:完全漠视自己财富来源,忘记自己还是清政府治下百姓的基本立场,如此人物,怕是香港的古惑仔都会大骂他没有道义,这样的人还不算是卖国的无良商人么?
已被0家媒体转载
查看
收藏
  • 开心网
  • 人人网
  • i贴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调查

深度调查|房价普涨背后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国五条地方细则”实施以来,政府试图稳定楼市价格,但开发商应对招数频出,调控政策面临考验。央视网记者通过调查,隐约发现了楼市各方正进行着的激烈博弈。[详细]

手动刷新 更新时间:10:21:50

---------------------------------------------

---------------------------------------------

央视网历史频道专稿,作者:官君策

后世对伍秉鉴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作为被清政府压榨的对象,伍秉鉴依然不忘交易伙伴,身上体现出“义气”的一面,同时作为一个“世界首富”不忘造福乡里回馈百姓,做了很多政府应该做的福利,也体现了他“仁”的一面。进而认为,伍秉鉴被看作“汉奸”实在是冤枉。

可是,事情要全面的分析:

以当时广州海关的特殊地位,作为清政府指定的广州十三行商人,具备这个身份就意味着,可以包揽大清帝国对南洋、西洋的全部贸易。而从英国等欧洲来到中国的商船,必须在广州靠岸缴税进行贸易,且必须经过十三行才能进行对华贸易,这种权力的背后是滚滚的银流涌动,如果没有清政府在背后撑腰,很难想象十三行能独揽这种贸易上百年。

既然如此,十三行的商人就是有着官方背景的官商,伍秉鉴等人财富的来源是大清帝国,他们也努力的让自己跻身清政府官僚体系之中,比如伍秉鉴买的三品官身。

但是,这些有着清政府官员身份,依附于清帝国官僚体系之上攫取财富的十三行官商们又干了什么呢?

说十三行不介入鸦片贸易,如果没有人中介,英国商船上夹带的鸦片又是如何流入大清帝国的呢?进入大清帝国后又是如何分发到各地的呢?仅仅靠一些小打小闹、半商半匪的中国走私商人么?人生地不熟的英国人,怕是自己都不敢和这些人打交道吧。究竟谁在帮助英国商人走私鸦片,谁在为他们的商业安全作保证?

况且,无论对方是否是自己的交易对象,作为官僚体系中的一员,作为官商头领,在当地政府的行政长官下令封禁商馆的时候,偷偷向洋商送去食物和水,这种行为的本身就是在挑衅当地行政长官的权威,进而说是挑战整个清政府的权威,完全背弃了自己所在的立场,更对不起官商们财富的源头:合着清政府每年让出如此之多的利益,就是养了这么一群随风倒毫无立场的白眼狼?

完全漠视自己财富来源,忘记自己还是清政府治下百姓的基本立场,如此人物,怕是香港的古惑仔都会大骂他没有道义,这样的人还不算是卖国的无良商人么?

再说义律。

作为商人,义律来到中国就是为了经商还债,但随后他被选为英国驻华商务代表,又让他具备了官员的身份,与伍秉鉴一样,他也成了官商,英国的官商。

1840年前后的英国刚刚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的能量迸发出巨大的产能,急于为自己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寻找更大的海外市场。

注意,这里的产品是机械工业生产的产品,是棉纱,而不是鸦片。事实上,鸦片从来不是对华贸易中的最大宗,相反,看似不起眼的棉花才成为对华出口最多的英国商品,其次是棉布,这些都远多于鸦片。尤其是机械大工业生产、价格低廉的棉布,逐渐成为英国商人打开中国国门的一件利器。

在这种情况下,义律强调禁止鸦片贸易,要求与中国进行公平、开放的贸易也就情有可原:作为一名贵族,他身上的道德操守也不容许他靠精神麻醉剂来致富,而作为一名正处于上升期资本主义帝国的公民,他自信靠棉布一样可以打开中国的市场。

从英国下议院的投票结果来看,义律这种人在英国远不是少数,仅仅9票的微弱差距,显示出了当时弥漫在英国上层人物中间的道德情怀。鸦片战争中,就有战地记者认为,以鸦片作为开战的接口是在为英国抹黑。

只可惜,反对鸦片贸易的义律,却不得不为一场名为“鸦片”的战争服务,因为他是官商,要为自己的立场负责,这是他的人生悲剧。但是,更为悲剧的是,这场战争并未如义律之前所预料的,为大英帝国打开一个庞大到无法想象的市场,事实是,紧靠一场战争,根本无法打破中国当时早已形成数百年的商业贸易圈,英国货一样无法扩大对华出口,于是,在战后义律遭到了整个英国官僚体系的遗弃,也正因此,才会有了日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最后看道光皇帝。

论个人的道德操守,道光皇帝无可指摘,他自律,简朴,胸有大志想成为中兴之主,可是,他的智力无法展现出与他的理想相匹配的水准。

他多疑,善变,而且太过计较金钱的得失,同时还扔不下天朝的面子,最关键的,他缺乏对坚持下去的毅力和决心,优柔寡断,偏又无知的可怕。

或许,作为一个道德家、文人,道光皇帝还能在历史上留下不算太坏的一笔,但是作为一个上亿人口庞大帝国的统治者,他的这些毛病几乎是致命的。

偏偏道光皇帝身上的毛病,也正是当时中国官僚体系的一个浓缩展现,无知、无能,却又不喜欢主动去了解未知的知识,老是抱着老大帝国、天朝上国的面子,想要维持那点可怜的自尊,最终却发现,越是努力,丢掉的越多。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央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台)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