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央视网 记者:阎海东
今年四月“国五条地方细则”实施以来,政府试图稳定楼市价格,但开发商应对招数频出,调控政策面临考验。央视网记者通过调查,隐约发现了楼市各方正进行着的激烈博弈。[详细]
美东温州同乡会的负责人发现,老年后跟随子女移民到美国的很多老人“心里很不舒服”,这些老人觉得子女明明都有房子、有积蓄,却让老人独居或索性送到养老院去。“华人子女的孝道观念似乎出了问题”。该会负责人说。
的确,在美国华人家庭,尤其是有老人的家庭中,矛盾冲突相当普遍。最严重的是高龄后才到美国的老人,无法改变自己的中国思维,而子女们却“早就美国化了”。这些老人追随子女去美国,原本是想和子女生活在一起,帮子女打理家务,带孙子,然后顺其自然地养老,然而现实却让这些没有思想准备的长者顿时无所适从--他们早年赴美的子女已经变得“不中不西”。
华裔老者想“与子女住在一起”的观念,的确不符合美国社会的主流习惯。
郑石,一位研究防止虐待耆老多年学者,遇到了一件令他难忘的虐待老人案件。在美国康州一个华裔家庭。一对高级知识分子夫妇迫使举目无亲的年迈母亲离家出走。这位老人从中国来美国,原本是想帮着带孙子,但因为老人带孩子力不从心,这对夫妻就想让母亲离开。这位老人离家后想从康州步行走到纽约曼哈顿的中国总领事馆,但没走多远就晕倒在路上。后来被郑石所在的研究机构帮忙买了一张到上海的机票,送她回国了。
类似的事情并不是一件两件,而是很多。郑石分析说,即使在中国本土,两岸三地对老人与子女关系的想法,也都不大一样。在大陆地区,持有“养儿防老”这一想法的人比较多,而在台湾和香港地区,这种想法则相对比较少。这也与三地的社会现实阶段有关系,相比之下大陆老人完全依靠子女养老的情况目前依然比较多。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文化有较大的差异,中国传统社会以家庭为单元来处理人际关系,其中尤为强调家庭整体利益。在传统甚至现代的很多中国家庭中,为了家庭牺牲个人发展的事情常有发生。而在美国,则更强调个人的发展。这样的文化背景,导致华人子女在美国社会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处在两种文化的冲突当中难以平衡。
想和子女阖家团圆、享受天伦之乐的想法是人之常情,但带有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新移民老人,在生活细节的很多地方,难以避免地与子女发生经常性的冲突。
郑石认为,中国人很讲究孝道本是很好的事情,但是美国生活紧张,新移民更是如此,儿女有时两头不能兼顾,经常面临巨大的压力,但这一压力对于许多过惯了清贫简单的日子的老人来说,往往难以理解。甚至有的老人过去在家里很有权威,但来到美国的新家庭,尤其是面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子女配偶,会有很强的失落感。
子女抱怨者也不在少数,一位在曼哈顿上班的华裔女士说,“老人非要吃中国面包店的面包,外国面包不好吃,但我不生活在华人区,附近社区根本就没有中国面包店”。她也希望老人能体谅和理解她。
有的移民老人会努力去体谅子女。在布鲁克林八大道老人中心做了18年义工的伍锐,1977年从广东台山移民赴美,子女都在美国工作生活建立家庭,“子女对我们很孝顺,”他说,孩子们上了一天班,身心疲惫,回到家里想休息一下,这个老人要理解,想办法自己来丰富老年生活。毕竟在美国,老人独立生活具有很现实的条件。
纽约大学社会工作学教授卢又华认为,美国社会生活方式与中国传统社会不同,是一个严酷的现实,在子女的确没有太多精力的情况下,老人应该接受独立生活的现实,不要觉得自己被遗弃了,尽管美国社会的养老制度比较完善,但子女也一定不要觉得,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就尽责了,而是要多与老人在精神上沟通,“如果送老人去养老院,子女要经常去探望”。孝道是件自然的事情,在这一点上,最重要的是相互体谅和理解。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央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台)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6月3日清晨,吉林省德惠市一禽业公司发生火灾,截至中午12时46分,火灾已造成61人死亡,数十位人受伤。据公安部消防局最新消息,该事故是因液氨泄漏引发爆炸。目前被困人员抢救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在楼市专家看来,目前北京出台的调控新政依然是对过去旧政策的延续,没有实质性变化,对于市场走势也很难有突破性影响。未来,政府可能还会依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对房价进行重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