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世界周刊):“在战争中,可以看到人性最美好和最丑陋的一面!” 2400年前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这句名言,成为发生在阿富汗杀戮事件的最真实注脚。而我们看到的偏偏只是战争扭曲人性的丑陋一面:最理智的人可以变得歇斯底里,最懦弱的人也可以变成杀人恶魔。2012年3月11号,阿富汗黑暗的一天,潘杰瓦伊的枪声、哀伤与愤怒都在拷问世界:这是为什么?
当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的座机快要降落时,一辆汽车突然冲上路道,随即起火燃烧……帕内塔的座机被迫临时更换降落地点。据美军事后发布的调查结果,驾车的阿富汗男子是基地翻译。当天,他从基地“现抢”了辆车制造自杀式袭击。尽管美军声称,袭击目标并非帕内塔,但舆论却将帕内塔的“火线访问”与阿富汗男子的袭击,放在了同一个背景上进行观察——潘杰瓦伊屠杀平民事件!
帕内塔高调地来了,制造屠杀事件的美军士兵却偷偷地走了。3月14号,美国防部宣布,因为“阿富汗没有合适的关押设施”,肇事士兵已被送往科威特。3月15号,《纽约时报》援引美官员的话报道,这名士兵与妻子“关系紧张”,受压力、酒精和家庭问题影响,精神“突然崩溃”。3月16号,律师透露,这名美军士兵正被送往美国堪萨斯州莱文沃思堡军事基地。
罗伯特-贝尔斯,38岁,美国陆军狙击手。在去年12月派驻阿富汗之前,贝尔斯曾三次派驻伊拉克,在伊拉克总共服役37个月。服役期间他曾多次获得嘉奖,并在2008年获得狙击手资格,而且刚刚结束了一个“士兵领导者”课程。从美军公布的个人信息来看,贝尔斯不仅不像个冷血的平民杀手,简直算得上是军中楷模。
“创伤后应激综合征”——过去十年,美国驻阿富汗和伊拉克军队中,相关病例明显增加。3月14号,在帕内塔到驻阿美军军营发表讲话时,士兵们第一次被要求卸下武器进入会场。然而,在阿富汗人看来,事情的本质并不在心理问题,而在于法律问题。
“开往暗处的的士”,美国导演基布尼执导的影片,取材于2002年阿富汗美军监狱发生的真实故事:阿富汗出租司机迪拉瓦尔被美军士兵无辜拷打致死,但无人被问责。片中关于士兵在高层默许下一步步变成了凶残杀人野兽的情节让人不寒而栗。而现实中,不受当地审判的“治外法权”则是让美军敢于低成本施暴的“护身符”。
1968年,越南广义省美莱村,美军排长凯利率领一个排的士兵屠杀了567个平民,多数是妇女儿童。一年后,这一屠杀事件被《纽约时报》披露后,美国军方才开始在国内审判凯利。1971年3月31号,凯利被判终身监禁。但他只在监狱待了3天就获准回家“公寓监禁”,3年半后重获自由。
3月13号,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要像调查美国人被杀一样彻查潘杰瓦伊枪击案:而这一承诺反映出的正是现实之中,美国人与阿富汗人生命权的不平等。
十年一觉阿战梦,到2011年10月,阿富汗战争整整十年。战争拖得越久,前线士兵的精神压抑就越烈,有违伦常的所谓“意外”也越多。早年美军在朝鲜、越南如此,近年的阿战、越战当然也难逃此规律。对于美军来说,这是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醒来的噩梦,而对阿富汗民众来说,则是在不断堆积的屈辱中到了梦醒时分。
3月13号,阿富汗东部城市贾拉拉巴德,约2000名大学生聚集在街头,抗议美军士兵“大屠杀”,要求对美国进行圣战。
这是潘杰瓦伊屠杀事件后阿富汗的首次抗议活动,抗议主体“学生”让人产生联想。
“塔利班”,这个世界熟知的名词在阿富汗普什图语中就是“学生军”的意思。1996年,正是一群宗教学校的学生“塔利班”揭竿而起,席卷阿富汗夺取了政权。而就在学生们抗议的同一天,塔利班武装人员也袭击了参加遭美军士兵枪击遇难者悼念仪式的卡尔扎伊政府官员,造成一死一伤。
而在几小时前,塔利班发言人穆贾希德刚通过电子邮件发表声明:“伊斯兰酋长国再次警告美国,圣战者会实施报复,杀死你们这些杀人成性的施虐狂军人”。
“是阿富汗人给塔利班报信?”《亚洲时报》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大。尤其是眼下这个时候:1月11日,一段驻阿美军侮辱塔利班武装分子尸体的视频在网上出现,阿富汗人反美情绪骤然升高;2月20日晚,驻阿美军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士兵将古兰经当成垃圾焚烧,再次引起轩然大波。
从虐尸、焚经到杀害平民,3个火把,集中扔在了一个积聚了10年的大柴堆上。
2001年,当美军进入阿富汗推翻塔利班政权时,普通阿富汗人并不那么仇视美军。
然而,美军骨子里占领者的优越感,以及不断发生的误伤甚至杀害平民、践踏宗教等事件,使阿富汗人的屈辱感不断上升。
而在美军与塔利班之间,被北约一手扶植起来的卡尔扎伊政府却备觉尴尬。在第一时间强烈谴责美军士兵的“谋杀”行为后,3月16号他又来到潘杰瓦伊抚慰受害家庭。而惩罚美国,恰恰是卡尔扎伊做不到的。不过在3月15号会见帕内塔时,卡尔扎伊出人意料地下了“逐客令”,要求美军将撤军时间表提前。而塔利班则在同天高调宣布,停止自去年底以来与美国在卡塔尔举行的接触对话。
历经十年硝烟,阿富汗人民饱受挫折和屈辱,美军的频繁暴行和轻视本地文化也早让它失去民心。而塔利班再次崛起的势头,更是让人吃惊于“十年风水轮流转”的历史无情。潘杰瓦伊事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发生在美国和北约即将从阿富汗逐步撤军的关键节点上。911事件后,美国开始了武力反恐的10年,而今天,面对撤军带来的两难与尴尬,美国以武力改变世界的迷梦也该到了梦醒时刻。
3月14号,美国白宫——美国总统奥巴马与来访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在白宫举行两个小时的会谈。阿富汗成为英美首脑会晤的头号议题,这与刚刚发生的潘杰瓦伊屠杀事件不无关系。按现计划,美将在今年9月底前将驻阿兵力从9万降至6.8万,2014年底前撤出大部分作战部队。而据《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最新联合民调显示:54%的美国人认为,即使阿富汗军队还没有做好接管准备,美国也应该加速撤军。
但3月13号,帕内塔在访问阿富汗时就撤军问题作出的表态,依旧坚定。“自私的美国人必须从苏联的败退中吸取教训,尽快撤离侵略部队。2012年2月15号,塔利班向媒体发出这样一份电子邮件,以纪念苏军撤离阿富汗23周年。但对美国来说,苏联的“阿富汗教训”还不仅于此。1989年2月15号,苏联把阿富汗的安全事务交给其扶植的软弱政府,从阿富汗全部撤军。但是阿政府很快遭到伊斯兰游击队组织发起的猛攻,不到几年就垮台,随之而来的便是塔利班。
2009年奥巴马上台后,制订了“以进为退”的“阿富汗战略”,它有三根支柱:一:美军完成对阿富汗安全部队的培训,使其能在美军撤出后完全承担“安全任务”;二:在加大打击塔利班力度的同时,开启与塔利班的谈判,实现“招安”目的;三:在今年5月北约芝加哥峰会前签署美阿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确保撤军后在阿地位。但是,一系列恶性事件显然打乱了奥巴马的阿富汗战略步骤,更让奥巴马为难的,这样的事情偏偏发生在大选年。
从朝鲜到越南,从阿富汗到伊拉克,美国打了太多的战争,但没有一次能通过武力达到目的,换来的只是迷失的大兵和国家道德形象的崩坍。如今,在阿富汗战争进入第十一个年头的时候,也即将进入“战”与“和”的关键时刻。美国应该明白,外力强加的和平永远是一颗定时炸弹,尽早会爆炸。因此不管局势怎样发展,美军还是早点撤离这个“帝国坟场”为好,阿富汗的事最终还得由阿富汗人民自己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