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35元的盒饭拿到手,姐不淡定了,这是什么东西做的盒饭?盒饭的保质期长达半年!而且是标明在常温下保质期可达六个月,谁都知道这种有米饭、肉等熟食的盒饭,只有在真空、低温等条件下才能保存这么长时间。
火车上如果不提供热水或者医疗服务,可以去投诉或者告他们,但是火车上不卖方便面就不是他们的错了,乘客完全可以自备粮食,配餐只不过是铁路方面的一个增值服务而不是义务。
08年雪灾,我乘坐的火车被困在长沙,周围一片荒凉,当时火车上只剩下米饭了,列车员卖二十块一碗白米饭,最后激怒了乘客,一大群人把餐车砸得西巴烂,最后列车长向我们道歉,并免费给我们发白米饭。当盒饭卖不掉时,几十元的盒饭降价也卖。
火车上的盒饭引网友大吐槽
“您好,要一份10元的盒饭。” “木有10元的盒饭。” “那就15元的吧。” “15元的也木有了。” “20元的面有吗?” “木有。” “那就30元的。” “也木有,现在只有40元的盒饭。” “哦,那我还是回家吃一碗鱼丸粗面吧。”
火车餐厅宁肯空着,也不允许不点餐的乘客乘坐,而且要坐下吃饭,还有最低消费的哦。这与在汽车上遇到劫匪有什么不同啊:要么把钱交出来,要么从窗口扔出去。
火车是坐地起价,只要搬上了火车,绝大多数商品价格总会比外面高出几成,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摆在旅客面前的选择只有三个:要么忍气吞声接受这种低质高价的服务,要么按捺住自己的消费欲望,要么不怕进出站麻烦提前做好采购准备工作。更主要的是,面对咄咄逼人的涨价,旅客连用脚投票的权利都没有,因为国内火车营运业务独此一家。退一步讲,即便铁道部的这个通知确有干预盒饭价格之意,那也得认真关注并反思:火车上的盒饭以及其他商品价格到底是怎样确定的?如果铁路系统依然坚持自说自话的定价机制,价格想定多少就定多少,那么就算是有了15元的盒饭,也不过是一次道德自觉的调整,而与民意并无关联。铁路经营是独家买卖,但越是这种现状,越有制衡垄断的必要,特别是建立起听证等方便公众广泛参与的博弈机制,才能把其利润限制在可控的合理范围之内。
有几个道理无需赘言:一是坐火车的未必都是“多金一族”,火车上售卖的米饭或矿泉水,不像奢侈品商店的“当季新品”,价高的逻辑恐怕只能算是“独此一家”;二是火车公益属性路人皆知,从权利义务层面说,为全民提供基本餐饮服务是职责、而不是额外的福利。2元以下矿泉水、15元以下盒饭——此般“苛刻”的售卖要求,对于那些披星戴月的小贩来说,该是多么幸福的市场啊。一瓶普通矿泉水多少钱、一盒普通快餐成本几何,这不算什么商业秘密。此般要求,不过就像对老师说不能向家长索要财物、对医生说拿手术刀不能草菅人命——基本责任而已,对民众算不上特殊福利。在火车上,盒饭就是垄断商品,价格与品质都当纳入有效监管,乘客不能要求铁道部拿盒饭“献爱心”,相关部门也不应继续暴利经营。卖好火车上的盒饭,价格显然不是问题的关键。
这些年,火车的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善,速度也越来越快,按说服务水平也应该同步提高。但令人失望的是,诸如盒饭质次价高、供应断档等问题并没有伴随硬件和速度的提升得到根本改善。照理,制作价廉物美的快餐盒饭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至少比火车提速简单得多。而且餐饮行业早已竞争充分、发育成熟,方便快捷、价钱公道、味道可口的快餐品牌数不胜数。无论是“铁老大”亲自操刀,还是请行家里手代劳,让列车上的快餐盒饭变个样子并不是什么难事。台湾地区的铁路快餐盒饭不但色香味俱全,而且价钱便宜,不仅在铁路上卖得火,连锁店还开到了各个城市,被上班族热捧;在日本,坐着火车一边看窗外的风景,一边品尝各地风味不同的铁路盒饭,已成为一种时尚,甚至还形成了一种地区文化,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