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微博热议



地图:利比亚主要陆军基地和空军基地
地图:美军出兵利比亚的可能军力部署


    【导读】利比亚资源以石油为主,探明储量约为430亿桶。石油是利比亚的经济命脉和主要支柱,该国95%以上的出口收入来自石油。但利比亚的原油产量在全世界的原油产量中占比不大。资料显示,利比亚石油产量为160万桶/日,石油出口量约为130万桶/日。利比亚战争爆发导致利比亚原本每天160万桶的石油产出全部中断,预计战争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而巴林的示威游行活动持续,给周边国家沙特阿拉伯和伊朗造成潜在威胁,中东、北非地区短时间内不得安宁,在利比亚战争没有停止之前,新的危机随时可能出现,这种不确定性将给原油市场形成强有力的炒作动力。利比亚战争很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石油危机,而联军攻入利比亚是为了石油吗?

打击利比亚 各国都有利益考虑
在利比亚投资的国际石油公司

      意大利埃尼公司(Eni)和西班牙雷普索尔YPF公司(RepsolYPF)则宣布即将停产。雷普索尔YPF表示已关闭日产量约25万桶的沙拉拉(ElSharara)大型油田,而德国巴斯夫(Basf)则停止在利比亚每日10万桶的生产。

      奥地利油气集团、法国石油公司道达尔、皇家荷兰壳牌石油集团、意大利石油生产商埃尼集团等跨国油企也承认正在撤离部分外籍员工。

      意大利埃尼、挪威国家石油、奥地利石油天然气(OMV)、美国西方、康菲、赫斯、马拉松、埃克森美孚、壳牌、英国石油等。

观点:联军攻入利比亚不是为了石油
<center>用战争换石油很不划算</center>

用战争换石油很不划算

昔日伊拉克战争的高成本:除了一眼可见的显性成本外,美军发动伊拉克战争还有一系列隐性成本,如伤兵救治、对经济的消极影响,以及“政治账”等。如果把这些都算进内,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预测:美国在伊战中付出的成本或超3万亿美元。

石油价值抵不了军费:按2003年约为28美元/桶的油价和产油能力约为200万桶/日计算。用每年卖油所得用来补齐美军战争成本,需39年。如按照2011年油价和产量,用卖油所得用来补齐美军战争成本需7年。

战败国的石油所有权难控制: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并未将油田划拨到自己名下。如果它霸占了伊拉克的石油,那就是真的强盗了,不但道义全无,而且利益恐怕也保不住(伊拉克人的反抗会持续吞噬驻伊美国人的生命,这一点是美国最耗不起的“利益”)。

战败国的石油开发权难控制:军国主义开道,资本家挣钱,这似乎也合乎“阶级分析”的逻辑。但是都21世纪了,通过打仗来给资本家开道,成本太高了。以美国的霸权地位,通过联合国搞一个决议,说取消制裁的条件就是打开市场不就行了?

战败国的石油出口量难控制:无论伊拉克还是利比亚,他们的产油量均没有让石油进口国有依赖性,或者说基本没有哪个国家缺了这两个国家的石油就玩不转了。

查查资料,谁才是伊战后伊拉克石油市场的大赢家:很多人都认为,伊战结束后,美国人肯定在伊拉克石油市场上赚得乐不可支。中国人才是伊战后伊拉克石油市场的大赢家,在2009年伊拉克二次油田招标之后,中石油集团已经被称为“在伊拉克运营的最大的外国能源公司”。伊战后的首个石油合作项目,是被中国人,而不是美国人拿下的。

伊战后美国公司被伊拉克人的苛刻报价吓跑:除了大多数美国公司被伊拉克人的苛刻报价吓跑外,美国从伊拉克进口的石油数量也在2005年和2006年时接连低于2004年水平,如果真是为了“用战争换石油”,那这场交易可谓已经彻底失败了。你可以说这是美国没有算计好,不过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西方总不能在利比亚身上重蹈覆辙了吧?


  自2月16日以来,利比亚局势动荡,当地多家中国公司遭到袭击。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就保护中国在利比亚人员安全作出重要指示。2月22日至3月5日,中国政府协调派出91架次民航包机、12架次军机,5艘货轮、1艘护卫舰,租用35架次外国包机、11艘次外籍邮轮和100余班次客车,海、陆、空联动,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3月5日,中国撤离在利比亚人员行动圆满结束,共撤出35860人。 【撤侨纪实】 【视频报道】 【图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