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每次矿难变化的是矿主与领导们的姓名,不变的是矿工们的生存环境……
在人群中生活,有钱无德也能刚?
政府如果管不好房价,失去的将是民众的信任!
救人老伯称是想通过宣传教育旁观者,如何不让他失望
小沈阳的“低俗”表演走红中国 ,出自于“整个社会宽容程度的变化”。
是记者“损害商业信誉”?还是企业阴谋报复?其背后的真相,耐人寻味!
一次可以避免的灾难何以发生?不知道这个问题副省长有着怎样的答案。
公众对碘盐是否有选择权?困扰了我们多年之后,该有一个明确答案。
1960年卫生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公布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不但高温补贴低,而且适用范围小,已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详细>>]
《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这些这样或那样的关于发放高温补贴的规范性文件,无一能得到有效落实,准确的说是无一能在建设和生产一线得到普遍落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规范性文件条款不具体,模棱两可没有制约性,可操作性差。这导致了“高温补贴”的鲜为人知。正如一位农民工兄弟所言,“高温津贴?我们倒是希望有。但工钱都是原先就说好了的,老板肯定不会花这个冤枉钱。”[详细>>]
长久以来,企业中工期、进度、利润被放在首位,员工的身心健康却被漠视了。[详细>>] “停工即停薪”的现实也不允许劳动者随意停工,停工就意味这些没有任何福利保障的社会底层工人的断粮。可以想象,济南这八名不幸热死的户外工人并不是不想避开毒辣的高温,而是停工没有收入对于他们个人或家庭的生存来说是不可接受的。[详细>>]
劳动者保护自己的权利,只有一个渠道是找劳动仲裁机构裁决——而仲裁又没有足够明确的具体法条,只好最终劝劳资双方讲和,其结果很可能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没讨来高温补贴,饭碗先丢了。[详细>>]
一些端坐于空调旁的白领,却一边抱怨太冷一边受领“高温补贴”,一些银行业从业者的“伪高温补贴”甚至高达万元。这种吊诡的现象被民众称为“高温补贴倒挂”。[详细>>] 而且很少有职能部门走出办公室,去了解辖区内还有多少户外高温作业的工人没有享受到这项政策……[详细>>]
有关部门不能总是靠一个个生命来提醒自己加强规定的执行力,高温中暑身亡虽然不像矿难那样惊人,但这些生命的消逝同样应该有人为此付出代价。有关部门必须增加处罚力度,多在增强规定的执行效果上下工夫,而不是有了规定条文便万事大吉,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详细>>] 应将“高温立法”工作提升日程,出台强制性法律。如果说过去,挑战高温是一种敬业精神,今天,高温已经和台风、海啸、暴雨一样,成了灾害性天气,我们应将高温关怀纳入劳动者基本权益构成,用人性化、细节化、小而美的法律条文为“高温关怀”设定操作性强的“法律直通车”,让假大空式的“高温作秀”无空可钻;用约束性、惩罚性条款对违规者严肃处理。[详细>>]
在出现高温伤害事故后,工会要主动替受害者维权。不少户外劳动者中打零工的较多,大多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一旦出现高温伤害事故后很难索赔,工会就要替这些不幸的劳动者启动法律程序,为受害者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详细>>]
农民工需要工作,对劳动保障并不十分看重,可以说劳动保障对他们甚至是奢侈的。因此,让农民工主动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如主动改变某些制度,例如应以制度的形式规定,农民工高温中暑应该以工伤事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