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补碘:强加的"碘"型麻烦


        从1995年起,全民食用加碘盐作为一项长期的国策在中国被强制推行,这一原本为保障公民健康的的做法,在大脖子病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16年后,又以一种尴尬的状态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

       7月26日,卫生部就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等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对食用盐种碘含量平均水平的规定有所降低。[详细>>]

       碘盐到底能不能吃?公众对碘盐是否有选择权?这样的问题在困扰了我们多年之后,也该有一个明确而权威的答案了。

专题推荐
一、麻烦的碘盐现状

补碘过量:甲状腺病增多,碘盐遭质疑

       中国一度是世界上缺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有7亿多人口缺碘,曾占到世界碘缺乏病人群的40%。但在“食用加碘盐,健康全家人!”标语传播下,各地碘营养的复杂情况被严重低估。越来越多的地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一些地区正迎来甲状腺疾病发病的高峰期。疾病暴发的时间段,刚好与强制食用加碘盐相吻合。来自民间和医学界自主补碘的呼声越来越高。沿海居民是否应该补碘?甲状腺疾病频发是否与碘营养过量有关?一次全面深入的普查迫在眉睫。[详细>>]

“一刀切”政策下的“被吃碘盐”

       众所周知,大脖子病的发生只是在中国的部分地区,例如内陆地区和山区。而且,在人群中缺碘的只是一部分人,例如孕妇、儿童等。即使以上世纪70年代受到碘缺乏威胁的人群达7.2亿来计算,在中国也只有约一半的人适宜于补碘。其实,早在在1994年的《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第十五条中就指出:高碘地区可不强制推行加碘盐,但在全民运动式补碘以及盐业垄断背景下,地无东西南北中,人无男女老少幼,都要被迫吃碘盐,这实在是一件值得反思的问题。[详细>>]

二、盐业垄断加速“碘”型困局

盐业部门以加碘的名义来进行垄断

       我国食盐由盐业公司专营,盐业公司既是企业,又是盐务管理的行政部门,实施统购统销。国家对盐业实行垄断经营,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凡垄断者必有谋取高利润的冲动,与非碘盐相比,碘盐售价高出不少,因此,原本不需要碘盐的高碘地区,也被盐业部门强行推广碘盐。[详细>>]

碘盐的暴利有多大?

       盐业公司为什么总是“惜售”无碘盐?有一个因素是明摆着的,那就是无碘盐的利润低,而加碘盐中有暴利。有专家称,盐业公司从制盐企业购盐的平均价格为400 元/吨到500元/吨,其中加碘的成本只有20元~25元/吨,但盐业公司平均批发价格为1500元~2000元/吨,整个批发销售环节的价差高达4倍!正是在这诱人的暴利面前,盐业改革受到了利益集团的多方阻挠。[详细>>]

三、破解之道:因地制宜尊重消费者

补碘应因地制宜、因时而变

       制定食盐中的碘含量标准,要综合考虑人体需要量、膳食结构以及食盐生产流通过程中的碘流失等情况。要“科学补碘”,首先就要取消统一碘盐浓度标准,其次还要根据全国的监测数据实施的调整,未来几十年,食盐的碘含量还会有变化。[详细>>]

科学补碘,我们的选择权在哪?

      谁也不想轻易否定“全民补典”的历史意义。但“一人得病,全民补药”的尴尬局面也让人匪夷所思———因为有些人还需要补碘,所以还是得继续在全民中强制推行;因为碘缺乏的风险大于碘过量的健康风险,所以,就一定要补碘的“宁滥勿缺”。公众需要的答案是,自己到底需不需要补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