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首播: |
CCTV-1 |
6月02日 19:38 |
CCTV-新闻 |
6月02日 19:38 | |
重播: |
CCTV-新闻 |
6月03日 03:45 |
CCTV-新闻 |
6月03日 05:45 |
视频截图 |
视频截图 |
视频截图 |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2004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八年来,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有关部门和理论工作者共同努力,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开展了一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八年来,取得了哪些具体的成果呢?
在北京市西城区一幢不起眼的建筑里,陈列着两份泛黄的手稿,这是中央编译局收藏的两封马克思亲笔信。就在这两封信的不远处,摆放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0卷本和《列宁专题文集》5卷本。
据中央编译局原局长韦建桦说,这两部文集是八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标志性的成果,是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权威性的教材。
韦建桦告诉记者,从上个世纪20年代起,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译本陆续出版了若干种,但基本上都是根据俄文转译的,而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来出的这一版文集,则是根据德文原文进行校订的。文集的出版,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发行量很快就超过了3万册。
这两部文集的编译出版,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硕果累累的一个缩影。工程实施八年来,还取得了以下成果。
成果一:加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研究。推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
成果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出版发行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宁专题文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和《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学习导读》。
成果三:推进了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推出了《理论热点面对面》、《六个为什么》、《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等一批重要理论读物。帮助干部群众辨明理论是非、澄清模糊认识。
成果四: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基本建立。
成果五: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初步形成。
成果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打开新局面。
成果七:培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队伍。
8年多的时间,3000多个日日夜夜,很多人都在默默奉献着。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老专家鞠躬尽瘁,一直工作到最后一刻。咨询委员龚育之、苏星,去世前不久,仍然在病床上审读工程教材书稿。专家周亮勋突发脑溢血,醒来后仍惦记着两部文集的编译工作,老伴时常“抱怨”他:“脑子里只有工作”。
老专家们的敬业精神感染着周围的人。咨询委员江流,九十岁高龄,戴着助听器,坚持参加了几乎所有的审议会。82岁的咨询委员邢贲思,经常查阅文献到深夜。古稀之年的工程专家顾锦屏,每天坚持八小时满负荷工作。他说只要工程需要,他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一大批中青年专家,传承了老一辈专家学者的优良作风,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为编好工程教材,经常加班加点,节假日无休。
在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我们看到了正在编写中的工程教材《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作为这本教材的首席专家之一,艾四林教授说,现在仅仅在编写阶段,就已经六易其稿了。
很多工程教材已在高校推广使用。冯务中是清华大学的思想政治课老师,他现在上课用的就是工程教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同学们简称这本教材为“毛概”。
学生们告诉记者,现在大学里的思想政治课不用点名,大家都会来。因为老师以同学们的兴趣为出发点,将工程教材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解疑释惑。
中央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组织这样一批重点教材的编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在各个领域所起的作用也日益彰显。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基础工程是一项重大的理论创新工程。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工程实施八年来,以其成功的实践、丰硕的成果展示了巨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