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 |
【影像】敲锣打鼓跳舞,白一彤胸绑大红花,拿着“黄河第一村”的牌子准备竞选
【演播室】:这是三年前,一个上大二的女生,在陕北农村,竞选村委会主任的镜头。她以高票当选,轰动一时,上任三年当中,他的父亲对外宣称说,给村子里面投资引进了,数百万元的项目。但是三年之后,这个女孩再次竞选时,她公开宣称,阻挡父亲介入村里的任何事物,也拒绝他的一起经济支持。
【影像】高杰村
【解说】这是陕北的黄土高原上的村庄,青壮年大部分都外出打工,村里没什么资源,红枣是这里唯一的产业,收成不好的时候,每年只能给村民带来大约人均四五百元的收入。2009年,高杰村村委会换届选举,选了三次,几位村委会候选人谁的票数也过不了半,选举陷入僵局,这时,村里突然杀出了一匹黑马。
【资料】 (白一彤竞选演讲同期):一年打基础,三年变面貌,打造黄河岸边第一村……
【解说】白一彤当时19岁,正在陕西安康学院上大二,学语文教育专业,是她的父亲提议她回老家高杰村参加竞选的。
【影像】白岩林开着车,一边开车,一边高声唱着信天游。
【解说】这就是她的父亲白岩林,一直在榆林市经商,一彤的爷爷以前在村里当过多年村干部,很受尊重,白岩林就希望女儿完成父亲的梦想。
记者:我看你当时很强硬,你说她要不回来,我明天就去学校把她的东西给她拉回来?白岩林:就是。/我就这样的性格。
记者:但你给不给她选择自己未来的一个权利?
白岩林:当时没有那个机会。
记者:这个不是你个人的意愿吗?
白一彤:这个是我个人意愿,如果我不愿意,他就再强迫死也没用啊。
【解说】白一彤说她之所以同意参选,是因为她受到了一位当过知青的老师的影响,觉得到农村去,是一种青春期的浪漫和激情。白一彤:我说我就是,我就是希望与你们一起同甘共苦,带着这些村民去致富。记者:这是你说的话吗?
白一彤:对。
记者:你当时有没有忧虑,觉得自己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
白一彤:没有。初生之犊不怕虎啊。
记者:你当时这个自信心从哪儿来的?
白一彤:那个时候就傻呗。太二了。
【影像】【竞选时弹古筝:沧海一声笑】
【解说】白一彤当时毕竟才19岁,还不了解农村,只能把才艺表演当成竞选的一部分,与父亲商议后,她提出了包括给每户建三层小洋楼、修水利、建医疗所、养老院、搞现代化养殖加工等等,而且提出了“打造黄河岸边第一村”的口号 。
白一彤:请乡亲们给我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采访】记者:你刚开始知道高杰村年人均的收入是多少吗?
白一彤:就四五百。 记者:那个时候你们村的集体经济大概一年下来,能有多少钱?
白一彤:三万。
记者:你自己知道说在这个基础上,你想要三年内实现你这个十条承诺,你那个时候?白一彤:这还不都是被我爸毒害了,他当时给我想的是能实现
白岩林:我现在敢跟你这样吹,我要让高杰村镇高杰村周边的老百姓住上小洋楼。记者:您这个总是说,我要让村民过上什么生活,我要让白一彤去选,您是谁呢?白岩林:因为我是她村长她爸,我有权力给女儿施加压力。
记者:她会觉得说在家事上你是我爸,但是我是这个村长的时候,跟这个村没有关系?白岩林:村事也就是家事。
记者:村事怎么是家事?
白岩林:都是咱们本家人。
【解说】村里白姓居多,白岩林生于1966年,后来出外经商,对村里的印象还是少年时村里大家庭的感觉,把村里的事务想得过于简单。
【纪实】(三年前 白家父女在家商讨)
白一彤:你说资源,我刚才说了,你资源有限,除了红枣,没有什么资源白父:在自身这个条件上,怎么将这个农村改变,要给咱们整个全球的贫困村,找一个模式,这才是你真正的目标。
白岩林:这就叫理想,这就叫做压力。
记者:那这个对她公平吗?
白岩林:那不公平那就不公平,你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嘛。
【解说】虽然白一彤很年轻,竞选提的目标看上去也有点空,但村民说他们最看重的是白一彤是大学生,家境也富裕,这让他们消除了一个很大顾虑。
【村里纪实】村民:她自己不往腰包里装钱。 村民女:她肯定他们家庭富裕,不会说是拿农村的这一点。
【解说】除了不会贪污,村民还相信白一彤和她的家族多少能为贫穷的村里做点事情。在当选之后,她的父亲白岩林给每户村民发了一千斤煤,就连前任村长,也对自己的退出表示无话可说。前村长:咱没本事,干不了这些,没干啥实事。
(村民编的信天游:黄河岸边的第一村,这在清涧就最有名,这里人杰地又灵,我们的村官叫白一彤)
【解说】她最终在461个投票村民中,得到了450张选票。
白一彤:票出来的以后,把我激动得我都哭了,哎哟,我的天哪,这么多的票啊记者:你当时是村委会主任了。你当时是怎么跟你爸爸来合作呢,或者说怎么来分工呢?白一彤:天哪,那三年真的不想提,提起来我就来气儿。
【影像】村委会蓝图
【解说】一切在刚开始的时候,看上去都很顺,白一彤竞选成功后,先在父亲的资助和指导下,帮村民修了一条路,因为高杰村的枣树都在山上,通往山上的都是驴车都过不去的小土道儿,丰收季节如果抢收不及时,一半的枣子都会烂在山上,修的路受到村民的欢迎。 大学生出身的白一彤还搞起了农民运动会,秧歌进城等活动,一度相当热闹。此后,白一彤和父亲受到鼓励,更开始放开手脚,印制了这份高杰村未来规划图,从纸上看,高杰村将按照黄河岸边第一村的规模,拥有现代化的养殖厂、旅游观光业、艺术馆等,但村里人有些担心,以这种大干快上的办事方式,好的想法,未必能够实现得了。
【村民边打牌边议论:】村民:国家要投资,国家不投资没希望。
书记:(三年不可能),几十年以后可能。
书记:就是他(白岩林)热心,其他人没当回事。这就是糊弄老百姓呢。
【解说】白一彤也意识到这些规划不能停留在纸上,必须争取到国家投资不可,但她从来没作过行政工作,她父亲也完全没有经验,就把蓝图、女儿和领导的照片印在挂历上,送去了领导办公室。白岩林:我就把这个挂历就拿给市委书记你看 。
记者:为什么要这样呢?
白岩林:这能就叫别人叫你来关注。
【解说】这样脱离实际的蓝图和违背常规的做法很难获得认可,但白一彤不知道怎么走下一步,而父亲白岩林对农村的经验只能靠自己青春时代的回忆,曾向她提过,要把农民承包土地全都收回,通过集体劳动来发展村庄经济。当时镇里党委的惠书记认为这个方案不符合政策,更不符合科学规律,行不通,与白家发生争执,19岁的白一彤就直接给县上的组织部长打电话,说镇党委书记不支持工作,要求换人。
白一彤:我想着他调走了,就有人来支持我了。
记者:组织部长怎么说的?
白一彤:你太天真了吧,你以为人家是你想调就能调的。//现在想起来挺傻的。记者:而这种处理方式,可能会给你现实处境带来更大的麻烦?
白一彤:对,那个时候我们的惠书记跟我的关系特别特别僵。
【解说】刚上任时的草率和幼稚,使白家父女从上到下,都失去了很多原本拥有的支持,白家制作的挂历,村里也很少有人挂。【村民纪实】村民:我害怕人家说你这个项目是不是实施了吗?我没法回答,我说没有实施,我就给她丢人,给我们也丢人,我说办了,我自己不是心安理得。
【解说】面对陷入的困境,白岩林决定自己找资金来实现他的承诺目标,钱不够,就自己投。他认为,自己有资源,白家在村里投资的第一炮,就是重修村里的戏楼,这是为了尊重村里八位老人的提议。
【纪实】:白一彤: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戏楼,你们有些人相信这是风水,怕把里面的风水弄坏了,现在弄起来还把这风水保住了,是不是?
【解说】这个戏楼据说前前后后花了将近一百万,而这个时候,村里最为迫切的吃水问题还没有解决,钱反而花出了争议。
【村民纪实】同期:戏楼修好不能唱,太小。我们戏楼落成典礼的时候,我们还一万块钱租的个戏台。她所有的东西就是为了给自己捞点名誉,就是在那儿虚晃一枪,她就是给自己打造形象。
【采访】白一彤:这个戏楼的话,做得我挺后悔的。
记者:为什么啊?
白一彤:你说这个投了做了也没好话啊,这个社会上的人骂,你这是政绩工程。这破戏楼能有什么政绩工程啊。记者:村里会议论说,那你们为什么不上来之后先把水的问题解决了,你先盖戏楼啊,盖广场啊。白岩林:我忙得没有时间跟农民家里沟通,这就是这样的,缺少沟通。
【解说】决策前没有民主征求村民意见,没有科学的统筹安排,做了吃力不讨好的事,白一彤日后说,这是她学到的重要一课。之后这个在学校连自己每个月花多少钱都不知道的姑娘,必须过乡村经济这一关。起初她在父亲建议下,在陕北黄土高坡的村子里,投资三十万元,买进一千只鸵鸟,只活着回来三百七十只。这三百多只鸵鸟在村里没有草吃,都靠饲料,养到现在三年过去,由于管理不善,剩下12只。
【村民纪实】养鸵鸟:有(料)了就狠吃,没了就少吃,饱死了撑死了,饿死了就三天五天一口粮没吃,老板不行,不经营,没有冻死都是好的。
【解说】白一彤又在父亲鼓励下,在村里建设蔬菜大棚项目,但只有一个老人响应,她爸便先后投资40万元,建了13个大棚,没有任何的字据和借条。这个经营者又雇了一位耳聋的老人在大棚里干活,有一天电路故障引发异响,老人没有听见,13个大棚因电路起火被烧毁了9个。
【采访】白一彤:哎
记者:为什么每说一个项目,你就叹一口气?
白一彤:注定要失败。
记者:为什么注定要失败呢?
白一彤:用人啊,用的是什么人?
【解说】白一彤说她后来意识到,这种不用负责任,也没有义务的投资方式不能帮农民致富,只能让有的村民不去认真负责地经营项目,从他父亲手中套钱。
记者:那你跟对方签过协议没有?
白岩林:没有。
记者:但是村子里的人对这个事意见很大啊?
白岩林:那你没办法,有很多的钱花的不能公开,不能说。
【解说】白岩林说,很多农村事务的花销没法儿放在台面上,比如他曾经为村里投资修路,为了让村民配合,砍了树,占了地,都要私下拿钱补偿,而且不能公开。有些村民的土地承包款收不回来, 为了女儿工作,他就直接拿钱垫上,这也不能公开,否则村民就都不交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带来了更多意想不到的麻烦。村里有人说二十年前村委会占用了自家的窑洞,就跑到白岩林榆林市的家里住了二十几天,天天闹事,造成白一彤的母亲突发脑溢血,半身不遂。白家最终拿出了六万块钱了结此事,但却造成了村里人对他们最大的意见。
【村民纪实】书记:让她闹去,对不对,闹了以后法庭处理对不对?
村民:冤枉钱。农村人说就是孬种。她对这个窑洞的处理,大大降低了她的信任度。
【解说】:村里的大部分人认为,白家人虽然投了钱,但钱都没用在刀刃上,还被人讹诈了不少, 败坏了村里的风气,不能公正公开地处理问题,会导致工作越来越难做.
【村民纪实】 副书记:当初支持她的人,实际上就是到最后都是最反对她的人。怎么能搞成这个样子,我现在还是个谜。白一彤:谁拿他最多,谁反对他最凶。
记者:我们在农村也听到这句话,但是不明白为什么?
白一彤:因为说后续没有再得到利益啊。给你涨工资的时候,你可能挺高兴的吧。活蹦乱跳的,下一次要给你再降个两块,或者降个一万块钱,你就觉得相当不高兴了是吧?
【解说】:采访中,村民也都承认,村子一直穷,白家到现在没有贪污挪用过村子里的钱,也确实投了不少钱给村里办事:比如白一彤给村里每人办了一卡通,村民的低保、医保、粮食直补等,现在都可以通过一卡通来领取,还带领村民建了几个小规模的红枣加工厂和红枣烤房,也给村里安了路灯。只是,白岩林对外声称,他在高杰村前后已经投资五百多万,可是又拿不出具体的凭证,这种说法村民觉得夸张和高调,不让人信服。
【解说】:当年听父亲的话轻率许下的十条承诺中有一半没有兑现,也成为现在白一彤被反对的最大理由。白一彤参加了一档电视台节目的录制,在现场,村民代表白熊熊也当中表达了对她的质疑。
白雄雄:第一件事情,解决村里吃水问题的事情,你解决了吗?
他说每家住上小洋楼,这个你实现了吗?
帐目不公开?比如每一年村里的收入,钱都用完了,他们不知道花到什么地方去了
【解说】节目播出时,白一彤正跟男朋友在一起看,看到这一段,她不自觉地把头扭开了。
白一彤:我觉得做这么多年也没什么人理解我,社会压力也那么大,包括找对象也不容易啊,媒体上宣传我爸这人名声又这么差,然后他们又觉得我太强势了,都不愿意跟我在一起。
【解说】节目播出之后,白一彤的男朋友觉得脸上挂不住,不再理她了。
白一彤:我就觉得两个人在一起,能互相扶持一路走来就行了,你就在最困难,最艰难的时候,(哭)能够相互的扶持,有什么话我可以跟他说,他是作为我的一个肩膀来让我依靠,但是他没做到你知道吗,每次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是退缩了
【解说】:十八岁之前,这个姑娘没有在农村生活过,在这里她也没有同学和朋友,住在村民的家里,有时喜欢抱着一个娃娃睡觉,但都被父亲扔了。
白一彤:他说是什么牛鬼蛇神啊什么的给烧了,他说再不扔的我就烧了记者:他可能觉得为你着想吧。不想让媒体拍到说一个村主任还和一个娃娃待在一起?白一彤:然后后来我又到搞到一个老师送我的一条狗,我会天天跟他待在一起。我每次有啥不高兴的时候跟它说。记者:说心里话的就是一条小狗是吗?
白一彤:对。不管别人对它多好,他最终承认的就是我。
记者:为什么感觉对你这么重要呢?
白一彤:安全感嘛,其实我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 白一彤:其实每个人他心灵都希望有一个港湾。因为我爸你也见识了,根本就靠不了,我妈又成那个状态,我又有个弟弟,他还得要依靠我,我必须得变得很强大,很强大。
记者:可能他会觉得今天的你就是他的成功,因为你在风雨中成长了啊?白一彤:对,我在风雨中成长了但是我觉得这样子他对我,有点残酷了。记者:哪一方面呢?
白一彤:我觉得我很羡慕别的女孩儿,人家很天真,很可爱,在这个年纪人家想的就天花乱坠的,但是我想的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记者:你真的羡慕那种天真吗?
白一彤:真的很羡慕,发自内心的羡慕。我觉得她们的世界就是一种漫画的世界,活得很幸福,我的世界咋就这么悲催啊?
【解说】:在最伤心的时候,这张全家福上的白岩林, 被白一彤用笔彻底地划掉了。记者:你把这个照片划的时候是?
白一彤:特别气愤,我那个时候想的是,把你从我的生活中抹去吧,让你消失掉,不要让我在生活中名誉这么差,然后说白岩林的女儿不会是什么好东西。那个时候真的是很难受,你知道吧?
影像:白一彤走路 开会等
【解说】:白一彤说,她男朋友曾说过,如果她回榆林市找个工作,两人还可以过正常的生活,但她不想成为别人口中逃走的的混蛋和孬种。村民们,其实也在这三年中,目睹着她跌跌撞撞的挫折、挣扎、付出和努力。
村民女:她好着呢,年纪轻轻的就回咱农村搞这工作,挺不容易的。
村民:真心诚意还是为村里,还是干一点事,人家还毕竟是娃娃。
【解说】:2011年年底,在高杰村的换届选举中,22岁的小白虽然得票率从当初的97%跌落到72%,但还是成功连任了。但她也知道,这一次,口号没有任何意义了,她需要面对村民日日最平常但最真切的需求。高杰村的自然环境,最缺的就是水,许多村民每隔两三天,就要到离家一公里的地方去拉水
【同期】:最希望她解决的就是水
【同期】:太难了 儿子都不在跟前 家里就我们两个人
解说:村民还都向她反映,去年雨水太多,收下来的枣子没有及时晒和烤,烂了几万斤,小型的加工厂和晒枣厂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记者:你最希望她还能做什么?
女:仔细收拾这个红枣就行,不要让枣子烂了,这就是最实惠。 村民:搞一点小养殖,农户养殖,像这个枣,枣子可以喂羊,烂枣,红枣烂了一部分也可以喂。
解说:换届选举之后,白一彤自己去联系了扶贫基金会,希望能尽快帮村民解决饮水问题。还吸取村民意见,正在申请项目,每家发两只山羊,打算培育有当地特色的红枣山羊。白一彤:我是需要确确实实,扎扎实实地为村民办点事,我不稀罕你说白一彤你做得好,我不稀罕,我们村子里的人说,白一彤很棒,我们收入稳定了,上了一个台阶了,这是我需要听到的。
【解说】这次她是独立去联系的,她坚决要求父亲退出,不允许他再沾手村里的事务。
记者:很多人觉得说你父亲为你投资,在村子里面做这件事也是为了你的发展,或者是为你做一些政绩?白一彤:我宁愿不要这政绩。
记者:为什么?
白一彤:我觉得你这个化肥施得有点太多了。他帮的是倒忙啊。他拿着500万给我砸了多少个坑啊。
记者:所以村里人也问我们说,白一彤她爸给他铺的这条路到底能不能走下去?白一彤:白一彤她爸铺的路走不下去,白一彤自己铺的路可以走下去。因为白一彤是理性的,她爸是理想性的。记者:这两个的区别是什么?
白一彤:理性的他是根据实际出发的,我爸他是理想的,但是他不知道中间是空的啊,没路可走啊。
【解说】:白一彤坚持认为,过去是过去,现在的财务要绝对公开明晰。她不想再要她爸的一分钱了,欢迎社会监督。她说她会合理利用村里每年三万元的集体收入,大幅压缩招待费用,开源节流,让村子的发展,脚踏实地地往前走。她从当年那个言听计从的女儿,逐渐变成了如今有意无意,都要和父亲对着干的强势村长。以前村里分低保和粮食直补时,白岩林在电话里会随口答应村民的请求。但女儿不同意。白一彤:反正关系好不好,按照政策办事,该你家的一分不少,不该你家的你一分都别想多拿,对吧?
【纪实】这不是我说多少是多少那这个也不是我说多少是多少
【解说】白一彤现在与上级的关系处理得也缓和了很多。
镇人大主任:由不懂到逐渐的入行,现在她基本可以进入到一点状态,她在三年时间内,在好多人的帮助下,干了好多事情。 【解说】现在村民选举组建了五个人的工作班子,白一彤、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 计生委员,凡事五人共同决策。这一天,她要去村民白雄雄家催讨拖欠的土地承包款,这份钱,当初,一直是她父亲垫下的。白雄雄没在家,但后来白一彤在路口堵到了他。白雄雄还是推托,说过几天再说。但晚上,小白带着村委会的其他四人,一起来到白熊熊家,直接宣布,过期不交就公开贴出布告,直接更换土地承包人。最终,白熊熊交了承包款,1.8万,一分不少。
白一彤:这次他已经看出来我的气势了,因为我们班子很团结,我们是五个人,不是白一彤一个人,他已经看到大气候来了。记者:你什么感觉?
白一彤:意味着将来的工作更好搞,明年坝地上收承包款就不会这么困难了。记者:那你觉得你现在成熟了吗?
白一彤:我觉得我现在就是一个新的起点,零的开始吧。
记者:零的开始?
白一彤:对。
【解说】我采访白一彤时,她父亲问他要不要回避,白一彤说,不,你在吧,听听我要说的话。旁听这次采访,老白才知道女儿曾经划掉了他的照片。
记者:你心里会难受吗?
白岩林:那不难受,那可正常了,孩子心里不平衡,画了以后,他心里平衡了舒服了这就释放嘛。记者:也就是说你承认你给她压力了?
白岩林:那肯定的,压力很大了。
记者:而且她对这个压力可能会愤怒甚至是怨恨。
白岩林:那是暂时的,慢慢沟通以后,她会减压的,说明我们现在缺乏的是沟通。
【解说】白一彤后来对我说,她有点后悔划了那张照片,毕竟这是全家唯一的全家福。两个人的冲突肯定还会存在,但她觉得父亲年岁大了,不想再当面跟他太对抗。有时候,两个人对事情看法的不同,也是两代人观念的差距。白岩林一直要求女儿穿正装出镜接受采访,但这一次白一彤坚持开会的时候可以穿,平时穿便装更象真实的自我。
白岩林:你那是叫狡辩。要是穿衣服的把衣服抬起,这一种什么感觉?
白一彤:挺好的感觉。
父亲:有容乃大,什么叫有容乃大?
白:有容乃大就是你咋说我也听,我就回去穿我自己该穿的衣服。
父亲:我第一次见到她笑,这两年来第一次看见她这样笑得这么快乐
【演播室】一位村民说,虽然对你们镜头我们向白家提了不少意见,但有条,这个村子穷了那么多年一直静止不动,白家这三年,多多少少拿真金白银花在这儿了,是希望让这村子往前走,这一点大家心里清楚。 三年, 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村庄都在变化,对22岁的白一彤来说,她需要去承担、反思,总结,这样的思考里,指出了过去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也会指出了将来可以走的路,我们祝福高杰村的未来,也希望一个家庭,拥有它本来应有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