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1日 19:1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 手机看视频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记者张莹)3月11日,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专访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文化厅副厅长谢彬如。以下是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网络电视台两会特别节目《张莹两会速递》,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文化厅副厅长谢彬如。
主持人:谢委员:您好。谢委员我们知道,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一个省份。民族文化发展的条件是非常丰富的,我们现在也在谈文化走出去,那么您觉得贵州的民族文化走出去有哪些优势,或者说还有没有一些问题、困难?
谢委员:你提的这个问题是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我们经常在思考的问题,因为咱们谈贵州的文化要走出去,咱们优势在哪,实际上就是民族文化,因为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咱们的民族成分有48个,然后国务院给咱们定的主体少数民族有5个,因为贵州历史建设的过程和其他省不一样,因为贵州建省建得很晚。到明年才600年,建省的时候都是从周边的省份划了一些地方到贵州来,这样的话就产生了一个很好的结果,就是说很多地方的文化,已经消失的文化在贵州比较完整的保留下来了,这个就成为咱们很好的资源。因为贵州咱们知道,发展比较滞后,滞后有滞后另外一方面的效应。就是说我们开放晚,先开发,但是我们的民族文化这一块资源比较完整的保留下来了,这个就成为我们的优势。贵州的民族文化要走出去,就是说这几年,我们把它作为的宣传贵州,推出贵州,推动贵州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如何利用民族文化来打造贵州的文化品牌,塑造贵州的文化形象,那么这几年我们做了很成功的尝试。比如说大型的民族购物,这几年跑了世界上20个国家和地区,又在国内大概20多个省市进行巡回演出,成为了贵州打造文化艺术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品牌。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是贵州的民族文化。但是这个里面咱们说利用咱们优势这种开发和推出品牌的时候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开发和保护的问题怎么做,这是一个坚决的矛盾,也是目前对民族文化的态度方面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就是说怎么保护民族文化,要保护它的源,把源头完整地保护下来,然后在开发的过程当中,不管我们怎样对它进行创造,创新,它实际上是一个流,不管发展到什么程度,当我们顺着这个流追根溯源的时候,可以追到这个源头上来,知道我们的民族文化本来就是这么一个形态,但是怎么发展,怎么传承到今天的,源和流的关系在保护开发当中,怎样把它处理好,这是我们必须要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主持人:文化也要走出去,但是千万不要有这种破坏行为在当中,一定要保护好我们很多这种原始的东西。
谢委员:对,不能专门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
主持人:明白,刚才您也谈到了贵州民族文化走出去的一些优势跟劣势,我们也知道贵州省在打造民族文化工程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具体的工作,比如具体实施了7个一的民族文化工程,分别从民族文化史,民族文化馆,民族文化歌曲很多方面来具体发展我们的文化。您能不能简单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些具体工作的开展。
谢委员:因为咱们谈到这些工程,实际上都是贵州民族文化当中的闪光点,咱们说贵州的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戏剧,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包括它的一些银饰头饰这些,都是我们能够把它物化为,包括旅游产品,艺术作品推出去,包括展览,展示,表示这些,咱们是民族文化都具有代表性的东西,所以咱们把它集中起来,打造这个民族文化品牌的时候,实际上既宣传了对民族文化,又通过这些文化的东西来带动贵州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所以这个是我们要抓的一个重点,通过这个东西来推动咱们民族文化的保护。这个是有很大的相对性的东西。民族群众看见了咱们的民族文化,把它物化为艺术产品的时候,可以带来实际利益,他们也会很自觉地把他们的民族文化的保护,来放到自己行动当中,我既保护了这个文化的源头,又因为文化产品的开发,而使我们推动了我们的旅游事业的发展,带动了咱们经济的发展,我想这个对于群众来说,对于社会发展来说,都是很有好处的东西。
主持人:您曾经也说过,说在建设文化强省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由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的喜好好恶来建设,在现实中您觉得这种情况存在的情况多吗,怎么去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
谢委员:这样的情况不仅多,而且很普遍,因为我们长期以来对文化建设没有一个,首先从国家层面的法律,比如做一个文化发展的促进法和基本法,或者一个地方要制定文化的法规法律来保证这个地方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时候,有一个可以遵循的法律上的东西,我们没有。这次提案当中就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文化怎么发展?就和地方的党委政府的领导的素质关系很有关系,你比如说我的文化素质比较高,我喜欢艺术,这个艺术形式在这个地方就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我喜欢戏剧,我就会用我的主观努力来推动这个地方的戏剧发展,我喜欢音乐,也是这样。如果不喜欢,不了解,然后别人跟我谈这个地方的艺术怎么发展的时候,我不了解它,这种时候我怎么办,地方的文化怎么办,所以以前就常常有这么一种现象,就是说我们有一些干部的事例当中,就说3天不吃饭就要死人,三年不看戏,也不会死人,这是一个很普遍的心态。所以我就说,地方领导,地方党委,地方政府对文化理解力的高下,往往决定我们这个地方文化发展的态势,这个是很普遍的,多少年都是这样。所以就是立法,要法律来规定,我们在推动经济社会法律当中,文化应当怎么做,必须怎么做。第二个提高咱们各级领导,尤其是一些主要官员的文化素质,这里很重要,我们现在培养出来的,包括大学生也好,包括一些官员也好,可能有知识,可能懂科技,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那么讲的文化主要是一个人的审美素质,没有对艺术的理解力,不知道这个艺术是一个文化土壤上面的一个集中表现。咱们在谈到文化艺术的发展,就往往会把它只看成是唱也唱了,跳也跳了,这个和经济有什么关系。但是忘掉了审美素质的提高,是人的文明素质的提高,一个地区是这样,一个民族是这样,一个人也是这样。
主持人:它可能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
谢委员:对,是这样。
主持人:我们也看到您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也说到,一定要严格区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定要防止把文化建设不加区别地来打造成所谓的新的产业,那也想问问您,您觉得怎么区分这个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呢?
谢委员:对,实际上这个是我长期以来非常担忧的大的问题,因为我做这方面的研究,我也出来一些数据。就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倾向,就是什么,谈到文化建设的时候,没有弄明白文化在我们中国文字和语言的运行当中,是一个形而上学,是一个在导的东西,是一个以文化人的东西,所以我们谈到文化建设的时候,很少,中国历史上很少把它和经济联系在一块,但是现在因为社会的条件不一样了,咱们谈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可以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方式,但是我们要避免一个什么倾向呢?我们把推动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了推动文化产业建设上面,来判断文化发展的一个指标体系,常常会用经济发展的一个指数,包括GDP的贡献这些来作为它的衡量标准。这里面就会有一个文化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一定是作用于人,以文化对人的素质的提高,所以文化事业,咱们现在谈是由国家来承担对它的发展的责任的文化建设发展这一部分,文化产业,是应该适用市场经济,用经济建设的方式来运作的那一部分。但这两者究竟是一个什么关系,我们打造文化产业有一个前提,咱们一定要有文化艺术的产品,文化艺术的产品靠什么,就靠咱们对应文化这种感悟和创造力,创新能力来推出的文化艺术产品,有了文化艺术产品,咱们在产品的下端,咱们可以让它在这个链条上面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咱们在谈文化艺术的时候,一定是文化当中可以艺术化和物化的部分,可以作为产业的资源,来打造文化产业,而不是文化的全部。所以我们担心的就是说,在一弄的时候,我们很多地方在谈到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总是把文化和产业放在一块,然后用搞经济建设的方式,把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推向同一条道路,这个将来得到的结果一定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而且对文化建设一定是一种很大的摧残。
主持人:所以这两项一定要坚决分开。
谢委员:对,一定要分开。
主持人:那您对文化建设有没有什么自己的建议?
谢委员:有,因为咱们搞了多年的文化,这辈子都搞文化了,几十年了,咱们谈到文化建设的时候,咱们应该有一个判断的指标体系,但是我们现在没有,就是我们判断一个地方,一个地区的文化建设,究竟好不好,一定看这个地方的文明程度,这个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社会风气的程度,这个社会成就的程度,老百姓的素质提高的程度,包括一些比较细的指标,平均每一个人一年读多少本书,咱们犯罪率,在这个地方的社会风气,一定是用这个指标,这是个定心的东西,而不是其他的东西。所以文化建设一定是这样,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咱们学了多少文化,打造多少文化产品,文化产品对我们GDP有多大贡献,但这个地方的社会风气坏下去了,这个地方的人的素质并没有提高,文明程度并没有提高,大家站出来的社会…程度仍然在这个群众当中竟然会受到诟病,咱们就说这个地方的文化建设一定没有打好。所以我说了这个意思就是,咱们一定有一个判断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所以我呼吁咱们的全社会,尤其是很多的专家,关心文化建设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从上到下,咱们要出台一个衡量文化发展的社会指标体系。这个课题很多年前就在提这个问题,提出来这种指标体系是可以建立的,就用这个地区的社会发展的一个综合指标,咱们就可以做出一个,甚至可以比较量化的标准来判断文化发展,究竟是做好了还是没有做好。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谢委员关于文化发展方面给我们带来的相关的建议,那我们本期节目就到这儿,再见
谢委员: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