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通过与当地村民“零距离”接触,心贴心交流,接了“地气”,补了“底气”,了解了村庄情况,掌握了群众愿望,体察到劳动的伟大和基层工作的艰辛,加深了对人民群众的感情,精神境界得到滋养,品格意志得到磨砺。
一是深切感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给农民群众带来的实惠,广大农民怀有对党的深厚感激之情。通过到侯沟门老村实地考察,将之与新村对比,深刻感受到农村面貌的深刻变化,深刻感受到广大农民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和素质素养不断提高。充分认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与必然性;深刻认识“三个没有变”即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加深了“三个理解”,即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理解,对“战略机遇期”、“矛盾凸显期”的理解,对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的理解。
二是深切感受到延安精神的深远影响和与时俱进的意义。延安精神诞生于延安这片红色的土地,延安的小油灯照亮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航程。在延安,中国共产党像一粒种子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中,“鱼水相依”、“水乳交融”。陕甘宁边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试验区,是近代以来和谐社会的典范。我们要永远解读延安精神这部教科书。延安精神具有普遍指导性,是人类共有的文明,对于我们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做好各项工作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三是深切感受到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广大农村大有作为,天地广阔。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科学的领导方法。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历来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责任,承担着向群众传达党和政府声音、向党和政府反映群众呼声的桥梁纽带作用,承担着满足人民群众信息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职能。在新形势下,农村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群众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村,必须做认真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必须与群众心连心、心贴心的沟通交流。
四是深切感受到出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社会主义建设。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在与村民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有的村民不知“十二五规划”是何物,同志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疑释惑。由此联想到我们的出版物,是否运用群众的语言,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我们的出版工作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走进群众方面,与党和人民的期待还有相当的距离,在职业精神、工作作风和文风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的编辑年纪轻,阅历浅,从校门到机关,缺乏基层工作历炼,对基层特别是群众需求了解不多,感触不深。有的新闻出版人员群众意识不强,工作态度浮躁、作风不扎实,很少真正深入到村镇社区、厂矿企业、田间地头搞调研、抓“活鱼”,更多地是靠泡会议、打电话、查网络等策划选题。还有个别同志,对群众感情疏远,关系冷漠,听不到群众心声,反映不出群众疾苦,不能站在群众立场说话。反映在出版物上,就是形象不生动,内容不鲜活,缺乏感染力,群众不喜欢。我们要在服务中履行出版工作者的责任,体现出版工作的价值。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出版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明确了出版工作该干些什么、倡导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立场更加坚定,头脑更加清醒,思路更加明晰,将在今后的本职工作中不断加强学习,努力完善自我,更好地为领导当好参谋,有力推动出版工作。
(山东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 李庆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