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CCTV-1 |
05月24日 19:38 | |
CCTV-1 |
05月25日 06:10 | |
|
CCTV-新闻 |
05月25日 04:42 |
|
CCTV-新闻 |
05月25日 05:15 |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郑垧靖是云南省边境龙陵县平达乡党委的宣传委员,他是一个70后,2009年12月13日,在参加一个村的民主测评会时,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不幸以身殉职,年仅38岁。噩耗让十里八乡的群众洒泪惋惜。一位最基层的年轻宣传委员,他在这样的岗位上做些什么能让乡亲们如此牵肠挂肚?
“我心目中是最板扎的人”
记者看到了郑垧靖生前拍摄的一段录像,录像纪录的是一个村庄发生山体滑坡的情景。2008年8月11日,平达乡小河村下起了大雨,山体大面积滑坡。郑垧靖在第一时间赶到了那里,迅速成立了抢险指挥部,并冒着山体坍塌的危险,将没有撤离的村民及时疏散到安全的地方。作为一名基层宣传干部,他不仅要能写,还要会用摄像机和照相机,同时,哪里有新闻,有突发事件就必须出现在哪里。
平时,郑垧靖总是一身迷彩服、一双黄胶鞋、身挎军用书包和摄影包,手里拿着照相机。从2006年1月开始,郑垧靖被选为平达乡的宣传委员,此后四年的时间里,郑垧靖就是穿着这样一身装束,走遍了平达乡的山山水水。
平达乡的一位乡亲说:“郑垧靖在我心目中是最板扎的人了,工作一抓到底,有始有终。给农民办实事,是相当板扎了”。“板扎”是当地的土话,是当地老百姓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说明这个人优秀,而且办事踏实。
小广播“平达之声”,社会稳定的调节剂
平达乡原来没有广播站,郑垧靖担任宣传委员后,在和村民聊天中发现,很多村民家里没有电视机也没有收音机,就是有,很多人也不知道乡里发生的一些事情。郑垧靖觉得有必要办一个广播站,不仅能及时把上情下达,也能反映百姓心声。他建广播站的想法得到了乡党委的支持,2008年1月15日,“平达之声”开始广播了。
“平达之声”一开始就以自办节目为主,特别设立了民情热线面对面、倾听百姓呼声的节目。广播站设了热线电话,他要求工作人员随时收集百姓来信,记录电话来访,并每个月梳理一次,把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难点问题整理之后,交给相关部门负责人。
广播站广播员陈平凤说,他知道老百姓最需要什么、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想让政府部门为他们解决一些什么问题。
有一段时间,村民反映农村低保的问题比较多,郑垧靖意识到低保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就请负责分管低保的乡领导到广播站做了一期节目,详细解释平达乡的低保政策。
可以说,“平达之声”这个小广播在边远山区的平达乡做出了大文章。它不仅让党和政府的声音走进千家万户,而且是农民朋友的指南针,是社会稳定的调节剂。在平达乡很少有到上级部门上访的村民。
因为村民通过这个平台及时了解一些政策,矛盾就化解在萌芽状态。
“郑技术”指导村民发展经济
在郑垧靖的书包里常有三样东西:一本翻旧的新华字典,一个笔记本,这是他作为一名宣传干部常用的工具;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钢卷尺,那么这个尺子是干什么用的呢?
原来,作为一名基层党委的委员往往要身兼数职,在平达乡郑垧靖不仅分管宣传,同时还负责信访维稳和产业发展。按照党委要求,每个委员要挂钩一个村,帮助发展产业经济。2008年郑垧靖挂钩的是平安村,他按照乡党委的部署指导这个村子发展烤烟产业。这把钢卷尺就是种植烤烟离不开的工具。一位村民回忆说,因为光嘴讲农户还不懂,所以,每到农户家和地头,郑垧靖都要拿出尺子量种植烟叶的行间距等尺寸给烟农看,教烟农掌握种植技术要领。
郑垧靖初到村里指导种烤烟时,村民并不买账。几年前,这个村有人种烤烟失败了,村民都谈烟色变。但是郑垧靖并没有退缩,他到处拜师求艺,认真钻研烤烟的种植技术,终于发现平安村当年种烟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里地势较高容易干旱,不能简单地照搬普通的技术标准。如,一般要求栽种烟苗时,土要堆起来35公分高,但是在这里就不能超过25公分,否则水分上不来,烟苗会旱死。
一位村民说,如果说没有他指导的话,今年烤烟就旱了。他不在世了,我们觉得相当可惜。他这么年轻有为,是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
在平达乡担任党委委员的四年中,他连续挂钩了5个村,在不同的村子根据不同的特点,带动村民发展不同的产业,从烤烟到山葵、核桃,石斛,郑垧靖也成了这些产业发展的土专家。在当地,认识他的人称他为郑老师,不认识他的人都称呼他为“郑技术”。
老师是郑垧靖最初的职业,而技术是村民对这个土专家的认可。郑垧靖原来是平达乡一个小学的老师,2003年被借调到乡政府工作,2006年被选为乡党委委员。从老师到宣传委员再到土专家,可以看出他的勤奋刻苦,他的知难而进。
老百姓的信任比什么都珍贵
郑垧靖不是公务员,他的工资比刚当公务员的人还要少几百块钱,是什么力量让他这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呢?
在郑垧靖家现在还有一个南瓜,这个南瓜是郑垧靖去世前几天从村里带回来的,当时他开心地说是陈大爷送的。他为老百姓做事,老百姓虽然给他一个普通南瓜,他也觉得很高兴,觉得比给他什么东西都珍贵。对郑垧靖来说,老百姓的信任和爱戴就是最大的幸福。 而心中有了这份幸福,就是无职无权无编制,也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事情。
一本新华字典,一个钢卷尺,一个南瓜,这都是最平常的东西,但是我们却从中看到了一个人的真心和由此得到的真情。郑垧靖来自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视百姓为父母,待群众如家人,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树立起了一个党的基层干部的新标杆。
责编:刘岩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