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言无声——优秀基层宣传干部郑垧靖事迹追忆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20日 11:2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云南电视台

引子

  郑垧靖,男,汉族,1971年8月出生,1992年7月参加工作,200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文化,龙陵县象达乡人,生前曾任龙陵县平达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党校教员。由于长期忘我工作,积劳成疾,2009年12月13日,郑垧靖在挂钩村平达乡河尾村村干部民主评议会暨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上作指导讲话时,突发大面积脑出血,经抢救无效,于12月14日凌晨5时04分不幸去世,年仅38岁。

  郑垧靖去世后,本报曾多次派出记者进行深入采访报道,从2009年12月28日开始相继刊发了《龙陵县掀起向郑垧靖学习热潮》、《龙陵县委追授郑垧靖“优秀共产党员”》等一批相关文章,并于今年1月14日推出长篇通讯《郑垧靖的为民情怀》。日前,本报再次派出采访组到龙陵县平达乡,沿着郑垧靖生前的足迹,去倾听他在人生的转折点上立下的铿锵誓言,沿着他工作和生活的短暂人生轨迹,聆听他留在这块热土上的坚强足音。在淳朴而低沉的讲述和回忆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优秀基层宣传干部楷模掷地有声的誓言。

  如今,誓言无声,天地作证——

  名字作证

  一言点醒梦中人。正是堂哥的一句重言,让一向不安分的郑垧靖在自己的人生起点上立下了“扎根脚下厚土”的人生誓言——

  龙陵县平达乡位于龙陵县城东南部,距县城98公里,拥有国土面积345.11平方公里,全乡辖10个村民委员会,121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傈僳族、彝族、阿昌族、白族、回族、景颇族、傣族7个少数民族,2009年末总人口达25777人。2001年,平达乡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省艺术之乡”。乡政府所在地平达坝土地肥沃,四面环山,居住着全乡一半以上的人口。

  走在平达这块土地上,无论是在学校、机关,还是在村寨、农家,无论是在郑垧靖生前简陋的“家”里,还是在他一手引进项目建起来的茶园里,记者都真切地感受到他似乎就在无数讲述者身边,并没有走远。那个总是一身迷彩服、戴着眼睛的“郑老师”仿佛刚刚转身……

  郑垧靖原名郑尚敬,兄弟排行第三。小时候的郑尚敬与同龄孩子相比,个子高大一些,在与村里的小伙伴玩耍时,他总是一个娃娃头,组织、指挥伙伴们玩各种游戏。在玩打仗游戏时,他扮演的角色常常是个“小英雄”。有一次另一个孩子跟郑尚敬争扮“小英雄”,还差点打起架来。

  1989年,保山师范学校在象达乡招了6名定向委培生,委培协议规定学生毕业自愿到边疆、困难地区任教。郑尚敬是其中之一。

  4年后郑尚敬毕业,被分配到距离县城最远的木城乡一所中学去教书。条件艰苦不说,从来就很不安分的郑尚敬感觉前程渺茫,21岁的他动摇了。为此,他在一位哥哥陪同下,找到当时担任县政协办公室主任的堂哥郑尚强的家里,请堂兄帮忙想法活动活动,换个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

  明白郑尚敬的来意后,郑尚强不仅回绝了他,而且唯一一次对小兄弟说了重话:“老三,这件事哥帮不了你。人活在世上,要学做事更要学做人。‘人’字有两笔,一个撇一个捺,就是人的两只脚,如果不靠这两只脚踏踏实实地走正道,是写不好这个‘人’字的。”

  郑尚强记得老三听了这话低着头不说话,憋红了脸。道别出门时,郑尚强心里疼了一下,他分明看到,侧过头去的郑尚敬脸上泪水奔流。后来,郑尚敬去木城乡报到工作半年左右。郑尚强再次见到了这个倔强的兄弟,一时说不出他哪里改变了,就见他眼睛炯炯有神:“哥,我把名字改了,叫郑垧靖。哥,我会用两只脚写好‘人’字的。”

  郑尚敬变为郑垧靖,音同而含义大不相同。垧,土地面积单位;靖,平安、平定,该是平静心中的躁动不安,扎根脚下厚土之意吧。郑垧靖改名一事,尤其是他的变化,让哥哥郑尚强嘘唏不已。

  哥哥高兴地看到,弟弟真正长大了。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