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近三年来,江苏省如皋市分三批选派56名机关副科级以上的能力强、活力强、潜力强“三强型”年轻干部到村级班子软弱、村级基础脆弱、村营收入薄弱的“三弱村”担任“第一书记”,实现了强化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村域经济快速发展、年轻干部培养锻炼“三赢”。
“第一书记”立足村情实际,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具有一定行政、社会资源和对市场比较了解的优势,力促各类积极要素向农村倾斜和转移,实现资源共享、高位嫁接。他们引导农民围绕市场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创办龙头企业,搞活市场流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截至目前,“第一书记”所在村共流转土地19852亩,发展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各类大户126户,兴办引进项目161个,盘活或筹措村集体收入2100万元,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标杆旗帜、示范样板。
为了夯实党建、稳固根基,“第一书记”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共吸收78名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人进入党组织,切实增强了党组织的向心力。“第一书记”的积极作为也发挥了“鲶鱼效应”,带动全市300多名村党组织书记见贤思齐、全力赶超,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在驻村工作中,“第一书记”发扬“5+2”、“白加黑”精神,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吃透乡情、村情,实现了由机关干部到村干部的角色转换。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走访,实地了解农村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情况,亲身体验农村的困难和农民的纯朴,他们加深了对农民群众的感情。三年来,他们带领群众新修村级公路310公里,整修公共服务中心25个,开挖疏浚灌溉沟渠120公里,化解矛盾1300多起,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增强了发展经济、带民致富的本领,在一线得到充分锻炼成长。(通讯员 如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