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访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亚太地区代表加里·刘易斯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26日 14:3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亚太地区应加强跨境禁毒合作”

  ——访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亚太地区代表加里·刘易斯

  新华网曼谷6月26日电(记者杨定都)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亚太地区代表加里·刘易斯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亚太地区国家应进一步加强跨境禁毒合作,充分发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的作用,打击日益猖獗的跨境毒品走私犯罪。

  刘易斯在采访中说,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的湄公河一度是毒品走私的重要途径。去年底中老泰缅开展联合护航和执法,对湄公河上的跨境毒品走私起到了威慑和遏制作用。

  此外,中老泰缅越柬6国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框架下,通过高层会议、定期协商、互派联络员等方式,全面开展跨境禁毒合作。刘易斯说,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为打击亚太地区毒品犯罪提供了平台,有利于推动跨国执法合作。

  除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东盟也在加强跨境禁毒合作。泰国警察总署犯罪预防署署长素披汕·帕迪纳吕纳说,跨境毒品走私团伙流窜于不同国家,准确的情报信息对于打击抓捕犯罪分子至关重要。东盟正在开展缉毒人员交流,加强各国执法部门信息共享。

  素披汕还说,东盟正在考虑建立联合调查机制,若案件对另一国造成影响,两国可开展联合调查。泰国起诉或定罪的嫌疑人或罪犯,若罪行较为严重,可被引渡到案发国。

  刘易斯说,犯罪集团利用便捷的现代交通运输和通信工具,组织大规模的毒品生产和走私,效率更高、手法更隐蔽。毒品生产、物流、消费往往涉及多个国家,甚至横跨几个大洲。“由于跨境毒品犯罪日渐全球化,各国单打独斗效果有限,必须通过跨境合作才能有效打击跨境毒品走私集团。”

  他说,过去有的国家担心与他国合作打击毒品犯罪会影响本国执法权,所以打击行动被限制在边境线内,犯罪分子跨过边境,便可逍遥法外。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合作的必要性,与别国分享情报、合作打击犯罪,其实是对自身执法权的强化。

  据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跨境毒品犯罪涉案金额超过千亿美元,占所有跨境犯罪涉案金额的85%。

  刘易斯说,毒品是跨境犯罪组织的经济支柱,制售毒品带来的巨额利润常常引发暴力、腐败乃至社会动乱。过去20年中,在各方努力推动下,亚太地区鸦片产量减少了80%,但今年以来,冰毒、摇头丸等苯丙胺类毒品呈现增长趋势,已经取代鸦片,成为东南亚地区生产最多、流通最广的毒品。

  2008至2010年,东南亚地区每年缴获的苯丙胺类毒品数量翻了4倍,从3200万粒增加到了1.33亿粒。这类毒品的生产也呈迅猛上升趋势,2005年,东南亚地区捣毁苯丙胺类毒品生产窝点49个,2009年这一数字上升到458个。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孙人民

热词:

  • 联合国
  • 毒品走私
  • 亚太地区
  • 犯罪问题
  • 犯罪预防
  • 大湄公河次区域
  • 东盟
  • 苯丙胺类毒品
  • 跨境犯罪
  • 涉案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