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城乡教育差距扩大的隐忧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4日 17:3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茂名日报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今日观察

  吴广胜(市区)

  现在正是市区小学一年级入学的报名时间,而城乡教育差距又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作为粤西教育强市,茂名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庆祝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其中隐藏着忧患:城乡教育差距正在拉大。

  生源差距。市区大班额现象较普遍。初中班级平均人数63人,70人以上的班额比比皆是,随着父母进城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挤逼着本就稀少的优质教学资源,于是众多学校出现“求学位,难于上青天”的局面。而反观一些农村学校,全校不足百人,成了名副其实的“麻雀学校”。

  师资差距。由于待遇的差距,很多农村优秀教师逐渐向镇、市、中心市流动,农村学校出现“能走则走,十室九空”的局面。农村学校留不住人才,直接影响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水平。

  设施差距。城里孩子有丰富的图书可供阅读,有完善的体育设备可供锻炼,还有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培养兴趣,全面发展学生潜力。教师还可以采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而农村在这些方面望尘莫及。

  此外,还有不少留守儿童因监管不力而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由于长期缺乏关爱而无心向学,小小年纪便厌学、逃学、辍学,初中未读完就外出打工,这是民族的悲哀。“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有蔓延的趋势,增添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一项高校调查表明,近十年来,中国名牌大学中的农村生源比例呈直线下降。一些农村孩子在大学里成了“异类”:自卑敏感、沉默木讷、不合群、不会与人相处……处处表现出与城市生活格格不入。这是城乡教育差距的最直接体现。

  我市现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1959所,大多数在农村。因此,作为教育强市,我们也必须面对这个问题,探讨方法,缩小差距,让城乡孩子都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要集中专项资金进行必要补充和完善,积极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同时,也要动用社会的力量对留守儿童、厌学生、单亲家庭孩子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激发读书的热情。其次,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优秀的人才离不开优秀教师的培养,打造一支合格的农村教师队伍势在必行。既要重视年轻教师的培养,也要为他们的发展创造空间,使他们爱教、乐教,扎根农村。比如举办各类培训活动,提升教学技能;实行“一帮一,结对子”活动,鼓励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开展合作交流、送课下乡,实现资源共享。第三、要以人为本,兼顾公平。我们不能重覆“教育产业化”的道路,盲目地追求“学校进乡进城”的目标,造成了“城挤、乡弱、村空”的尴尬局面。更不能对撤并学校实行“一刀切”手段,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稳扎稳打,本着对后代负责的态度进行合理调整,整合教育资源,使之分布更均衡。同时,以人为本,育人为先,努力落实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不断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

责任编辑:楚南方

热词:

  • 城乡教育差距
  • 留守儿童
  • 农村学校
  • 教学技能
  • 乐教
  • 优质教学
  • 教育产业化
  • 教育资源
  • 异类
  •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