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CFP
短短三天,接连上演两起“拦飞机”事件。4月11日中午,因在航班延误赔偿方面与航空公司存在分歧,上海浦东机场一深圳航空公司航班20余名旅客擅自走入机坪滑行道道口,“拦停”一架刚刚着陆滑行的外航飞机;4月13日,受降雨影响,广州白云机场出现大面积航班延误,部分旅客因情绪激动,不顾机场工作人员劝阻一度冲出登机口,进入停机坪。
当日进入浦东机场跑道的一名乘客表示:“采取极端方式维权是希望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据该乘客回忆,受雷雨天气影响,原本计划经停南京飞往哈尔滨的飞机,于10日晚7时许备降上海浦东机场等待再次起飞。而多次辗转等待至次日上午11时许,仍未得到关于登机时间的确切答复。在航班延误的10多个小时内,航空公司没有及时安置旅客,亦未进行主动沟通和解释工作,乘客多番辗转维权以致情绪失控。
拦机事件发生后,航空公司给每位乘客赔偿了1000元并协助办理改签。这一“善后”举动继续引发各界争议。业内人士表示,从世界各国的处理办法来看,由于天气原因等不可抗力造成的航班延误,一概不予赔偿。即使航空公司愿意赔偿,延误4小时以上的最高赔偿标准也不过是500元。这一“息事宁人”的赔偿,开了不好的头,容易助长跟风闹事的不良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