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今年“两会”对中国企业“走出去”颇有热议,表明国内企业除了要继续扩大内需外,还需要拓宽国际市场,在更大的舞台上表现自己。本期“两会观察”报道的董事长王建业,就表示要一手抓国内市场,一手抓国外市场,通过“走出去”占领更大市场。
但目前看,像辉煌水暖集团那样重视国外市场的还为数不多,特别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力仍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积极性还需提高。全国政协委员李立新通过调研发现,这一现象,与民营企业“走出去”审批难、周期长有关。
眼下,民营企业境外投资需发改部门和商务部门审批,特别是超亿美元的重大投资项目,逐级审批的时间一般需要4个月以上,还要求提供复杂的材料,程序繁琐,一些合作项目往往因审批时效过长而导致失败。
因此,这届“两会”,也有政协委员建议,将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审批制逐步改为登记制,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监管,只要境外投资项目符合国内和东道国的法律,又不会损害国家的经济安全利益,政府部门就应该给予登记。
此外,在境外投资中,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也比较突出,国家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家级优惠政策也往往只对大项目感兴趣。中小民营企业只能依靠商业贷款,造成“走出去”成本过高,限制了企业拓宽市场的积极性。
为此,国家政策性银行应公平对待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贷款申请,重点扶持有利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境外并购、资源开发和境外营销网络建设的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项目,同时推出企业资产抵押、境内企业和境外企业担保等更多更灵活的方式,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同时,还可以发起设立民营企业开拓境外投资资金,专款专用,同时把投资1亿美元以下项目应享受的扶持资金专项下拨省级商务部门,以此激发民营企业“走出去”。当然,国内企业“走出去”还要关注员工的人身安全和投资安全,利用中国强大的公共外交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张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