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浅析PE的吸引力:激励机制更灵活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0日 22:4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网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岁末年初,又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明星基金经理将要离开公募基金,投身一家国内知名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这并不是公募基金大佬头一次将职业方向定位于PE。2011年,上至基金公司老总,下至投资总监乃至基金经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投身PE,作为他们离开公募基金后的下一站,而不是传统的阳光私募。

  PE的吸引力真有那么大吗?实际上,2011年恰恰是“全民PE”盛极而衰的一年。根据清科的统计数据,去年PE支持的中国企业在国内外的IPO比2010年下降22.6%,退出回报同比下降16%。这些公募人士选择此时投身PE,似乎有点逆流而上的味道,那么,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一个老生常谈的理由是,PE的激励机制比公募基金灵活。换句话说,PE的机制更容易让人全身心投入,把工作变成事业,投入产出比也更合理。而与阳光私募相比,目前一些国资背景的PE“要枪有枪(有资源)”、“要粮有粮(薪酬高)”,还不用担心身份不明的问题,自然吸引力更大。

  但值得注意的是,PE毕竟和公募有本质区别。公募基金经理改做阳光私募算是水到渠成,但做PE却确实需要转变角色。姑且不说传统的私募股权投资采取的投资模式和考察角度与公募基金截然不同,即使在PE里做二级市场投资,也得考虑PE股权投资的特点,在选股和持股期限上有所区别。

  这倒让笔者想到PE的另一大吸引力――有钱赚。还是清科的数据,尽管退出回报同比下降,但去年我国PE境内外退出回报仍有7.78倍。虽然这并不代表PE的每笔投入都有近八倍的回报,但和2011年公募基金遭遇“股债双杀”、几乎全线尽墨相比,PE的日子显然好过多了。

  试想一下,假如你是一个自认为擅长评判企业价值的人,但发现在股市里很难靠这种能力赚到钱,而在PE那边这种能力还有发挥余热的机会,你会不会就动了跳槽的心?如果你判断二级市场这种趋势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跳槽的动力会不会更强一些?

  话说到这里,笔者心生疑问:既然基金公司里有这样的人才,而且有能力培养这样的人才,为什么不能让他们留在基金公司里做PE呢?既然目前一级市场的钱明显比二级市场好赚,而且经常赚的是二级市场投资者的钱,为什么不让两个市场里的钱自由流动以达到均衡呢?既然现在PE准备做二级市场的市值管理,开始向资产管理公司发展,基金公司为什么不能向一级市场拓展,至少专户能不能先进行尝试?

  当然,上述问题如果变成现实,势必引发类似防火墙安排、防范利益输送等很多制度设计上的问题。但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天然要求向不同资产领域扩展,这也是国内基金公司迈向国际化资产管理公司的必由之路。“加强监管、放松管制”,此乃题中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李中国

热词:

  • PE
  • 公募基金
  • 私募股权投资
  • 股债
  • 激励机制
  • 基金公司
  • 明星基金
  • 二级市场
  • 选股
  • 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