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北京奥运还似昨天,伦敦奥运已在眼前。奥运,是世界体坛的大party,是中国体坛的大考。
自1984年以来的7届奥运会,除了1988年兵败汉城,中国军团都稳居亚洲老大。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中国代表团开始和世界豪强叫板,并在2008年完成超越,站在了奥运奖牌榜的世界之巅。
2012,对中国体育来说,又是一次大考。考试的结果,无非优秀、良好和不及格。有北京奥运的51金在前,中国军团将很难超越4年前,即使守住金牌榜第一的位置,也很难。如果国人能抛开金牌看奥运,心情将轻松许多,也能真正享受这四年一次的体坛盛会。以飞人刘翔为例,2008年,举国上下都等着他在家门口第一个冲过终点,结果,他连决赛的枪声都没听到,只留下一个落寞的背影。4年后,刘翔还是中国田径的一哥,他经过手术、疗伤、恢复,还能站在跑道上已经是一种胜利。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求他在罗伯斯之前撞线?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优势项目,在北京基本实现了“包圆”,在伦敦,少得几块金牌又何妨?
“金牌大国”,是国外媒体送给中国的绰号,这是个褒义词吗?奥运的口号是“更高、更快、更强”,我们有最高的姚明,最快的刘翔,可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却在不断下降。《人民日报》2011年11月25日报道:“身体素质方面,我国青少年明显落后于日本青少年,和韩国不相上下,但有些项目,不如韩国青少年。”
金牌越来越多,青少年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两者未必有直接关系,但体育主管部门重竞技轻群体,是不争的事实。近30年,体育被浓缩为竞技,竞技被浓缩为奥运。我们忘了体育的本质,忘了体育的意义。体育总局最近“淡化金牌意识,培养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刚性表态,是一个积极的改变。
文/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