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阎海东

多大的孩子才能意识到,自己生下来就和别人不一样?当13岁的贵州女孩第一次跟随打工的父母来到福州马尾,本能地发现城里比她的家乡好时,她的内心受到了怎样的震动?尽管杨霞无法就读福州马尾的公立小学,但当地的民工子弟学校已经让她十分满意了:教学楼,宽阔的水泥操场,正规的教学方式,以及她直到小学四年级还没接触过的英语课。

然而刚来福州不到四个月的杨霞,又开始焦虑父母一年后要把她送回老家——因为在福州,父母负担不起她上中学的费用。这个尽管住在破旧的阁楼里,但总归享受到了城市一点点好处的孩子,又要被迫回到偏远的贵州乡下,试问,谁愿意看到这个尚且年幼的孩子瞬间从希望和憧憬中跌落到失望?

面对比家乡好太多、且十分想留下来得城市,杨霞是否想过,她的命运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么不公平的?

杨霞只是数千万中国民工子弟中的一个。在这数千万期盼的清澈眼神背后,则是更多梦想遥远,负担沉重的中国民工——苦斗一生,只是为了在城市有一席之地,争取到最基本的公共资源。

对于中国的上亿农民而言,现代化的梦想,就是成为真正的城里人,那是他们的幸福期盼所在。而中国的城市化,正是承载着这上亿人群内心最大的渴望。目光再拉远一点,即使非民工群体的乡村寒门学子,数十年的苦读,也是为了一个沉重的梦想——扎扎实实地进城。然而随着城市社会的开放,随着越来越庞大的人口自由流动,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资源生存资源越来越紧张。进城不再困难,但真正安稳地在城市扎根,则变得越来越困难。

在今天,已经很少有人在追问,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城乡巨大的生活差异。无论是政府还是学界,更多地都在关注如何解决现实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对外来的弱势群体变得更加宽容。在沉重的城市化命题背后,民工问题也持续多年成为城市社会主要核心议题之一。这些议题均是为了接纳和保护他们的利益,而非狭隘盲目的排挤。

隐藏在这一巨大现实鸿沟背后的户籍制度,屡屡被提上讨论和改革的议事日程。面对还在进行中的城市化时代洪流,传统城乡二分的户籍制度,成为绕不开的问题。

事实上,无数进城农民工并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在各种复杂的矛盾对立背后,是对各种社会资源的争取。当民工二代开始面对城市的时候,他们的诉求和追问开始变得更多。为什么同在一个国度,民工的孩子就享受不到城市孩子的教育资源?

包括教育资源在内的社会资源公平,再次被无法回避地摆在社会和每位个人面前。在目前,这一不公平分配的直接表征,被附着在那张沉重的户口簿上,——这一张纸被视为城市真正接纳一个外来人口的合法手续。在这张捆绑着更多公共利益的纸张背后,则是更为让人不安的良心问题,面对那千万清澈渴望的眼神,谁会忍心背过身去?

但是总有一种力量,在阻止这种基本的公平权利的争取。在近年来城市人和外来人口的利益拉锯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围绕异地高考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各种争论和杂音。而各种歧视,正是附着在这种社会资源与基本利益之争的杂音上面。所幸在我们的社会中,基本的共识已经形成:宽容、接纳和帮助弱势群体,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基本良心。推进基本的教育资源公平分配,依然是中国社会沉重的任务,我们看到的是:政府一直在努力。

民工子弟就学问题,事实上深层次地反映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新问题:新一代民工,已经完全不同于父辈们的基本观念——落叶归根。城市化进程,迅速地将中国的社会资源向城镇吸纳集中,新民工既是不断推进的城市化浪潮的产物,同时又是城市化进程中所必须消化的问题。由于年轻群体在观念和生活方式各方面已经完全融入城市,对他们来说,返回资源日益匮乏的乡村,已经是不大可能的事情。而城市何以让他们立足?换句话说,城市为何不能让他们立足?

无论是面对历史欠账,还是面对各种新生问题,更多的成年人开始接受一个现实:起点的不平等,是客观存在的,更多的人需要理性地接受这一事实,做出符合现实的人生规划,而非不断地累积戾气。在中国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大学成为很多人改变命运最重要的契机之一,然而这一认知正在被改变——我们看到,更多的新生大学生群体,保有着这样的理性。他们中更多的人正在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远景。“逃离北上广”,正是这种理性思考和选择的结果。

这并非是一种消极的逃避:新的世界总是需要人来开拓。无论现实境遇如何,大学生作为知识群体,永远是社会持续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这种理性选择所带来的人才主动疏散,是中国社会地域性平衡发展最重要的一步,而政府与社会,更应当积极地为这种人才主动疏散与平衡,创造积极的、保护性的条件。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央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台)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 追究责任

编辑:魏宇 关键词:大学生

参与评论

登录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

1
关键字公平

学之惑:

你和我不一样

留在城市:打工子弟的魂牵梦萦

“城里人”和“乡下人”之间多出了难以逾越的门槛,被隔绝门外的,是怀揣着七彩梦想的孩子们。

2
关键字开放

工之梦:

叶未落根已无

都市候鸟:27岁农民工的10年城居回忆

留下还是离开,自上世纪90年代出现民工潮之后,一直是萦绕在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心头的疑问。

3
关键字理性

学之思:

你我从未平等

守望公平:两个大学毕业生的命运岔路

在“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背后,是城乡壁垒依旧坚实、起点公平仍然欠缺的尴尬现实。

1
关键字法治

伥之殇:

为作恶者服务

截访“黑保安队长”的双面人生

一个“好人”为何变成了人们口中的“恶鬼”,一个看不得打老人的老实人又怎会对上访者拳打脚踢?

2
关键字平等

商之困:

逃不开的拨弄

散财人生:温州富商的一咏三叹

金钱难以收买节制的权力,无法抑制自身冲动的权力却能够肆无忌惮地攫取财富。

3
关键字廉洁

官之厄:

仕途原多歧路

一念之间:从官员到囚徒的角色转换

从家境贫寒的农家子弟,到县交警大队副教导员,李强(化名)试图秉承不贪不占的基本底线,却在领导心中留下了“不开窍”的印象。

1
关键字规范

贫之盼:

飞来横财非福

黄粱一梦:拆迁户暴富返贫之后

恰恰是那些对于攫取财富等同于本能的人们,在财富面前表现得更加坦然。

2
关键字保护

民之哀:

卖鱼易赚钱难

饮食男女:八零后卖鱼人的家庭梦想

平凡人的财富生活,其实就是平平淡淡、养家糊口,说不出太大的道理,谈不上巨大的变化,却与自己和家人息息相关。

3
关键字改革

富之憾:

我想要得更多

有鱼盛宴:“屌丝”老板的财富之惑

他们的人生期待,已脱离了生存的压力。他们或许不能代表进步和高尚,但却一定代表着未来。

1
关键字沟通

妪之跪:

末路下的出路

跪访被拘:旬阳失地农妇的生计问题

失地、上访、被拘,在当下中国维稳压力之下,这一基层矛盾的处理模式甚为普遍。

2
关键字民主

道之辩:

守护说话权利

现实理想:英雄山下持续廿三年的辩论

无论我们做出怎样的价值判断,提出希望并平等地探讨这些似远实近的命题,本身就是社会的进步。

3
关键字人性

父之争:

我必须负责任

为了孩子,邓吉元的抗争

而今喧嚣散去,你还记得邓吉元身为父亲、丈夫、儿子为每个人保有生与死的尊严而进行的抗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