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新版“24孝”行动标准,其中一条是“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今年,国庆与中秋是双节同庆的一年。八天的长假,你是怎么安排的呢?你能放下工作,推掉饭局,取消旅游,抽时间回家陪父母唠嗑唠嗑吗?他们老了,要求不高,就想跟孩子多见见面!为了追求学业、事业、梦想而背井离乡的你,是否也格外想家,想念爸妈?[详细]
为了爹妈,我必须回家。虽然我们暂时给不了父母富裕的物质生活,但是我们最起码在情感上、精神上不能让他们感到我们长大了,飞到他们够不到的地方去了……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双亲吐哺无稍息,咽苦不蹙眉。中秋、国庆8天长假,在外工作的我们不要只顾着觥筹交错或独自出门消遣,别忘了常回家看看。对渐渐苍老的父母来说,幸福和甜蜜不是大把的钞票,而是无论多忙,你都要常回家看看。
十一长假,你想家了吗?你回家了吗?
中秋国庆要回家陪陪父母,即便你不是富二代,但是父母给你的绝对是他们能给的最好的以及他们最想给你的;也许你觉得你还年轻,但悄然间父母已经慢慢老去,只是你未发觉而已。父母为你已经付出够多了,以后该你好好尽孝了。世上只有两件事不能等:行善、尽孝。
“国庆回家就好”,成年人总以物质替代心意,简单又省事,却忘了最昂贵的奢侈品是爱和陪伴。
为买房结婚,爸妈拿出他们的养老钱替我付了首付。结婚后很少回家看望父母,周末回家发现爸妈吃剩菜,妹妹告诉我说,爸妈想省点钱给我还房贷……
从一个广泛的社会层面来观照,迟滞“常回家看看”脚步的,不只是个人的问题,更有各种现实的阻隔。漂泊无定的状态、户籍制度的藩篱、回家成本的高涨,让成千上万的农民工与“空心化”农村里的老人遥遥相望;竞争激烈、加班泛滥、假期缩水,让在城市打拼的“白领”儿女们有家难回,也无法安心尽孝。老龄化社会与流动社会交织的现实,道德要求与生活压力的纠结,无不说明在今天的时代,“尽孝”不仅仅是个人的人生考题,也是整个社会需要共同破解的课题。
每一个“上有父母”的人完成尽孝,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与环境条件作为基本的支撑。比如说,我们的养老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如果足够完善健全,每一个人对父母现在的养老、对自己未来的养老,便少去很多“前路茫茫”、“心里没底”的忧惧和担心;再比如,每位职工的休假权如果都能得到根本的保障、针对每位工薪阶层的收入分配改革都能尽早落地——进一步说,每位工薪阶层如果都能生活得更为体面、更有尊严,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有时间、有能力去完成比新“24孝”行动标准更高、更全方位的尽孝。
远在故乡的慈父慈母也多理解和心疼子女在外奔波劳碌的辛苦,让孩子们没有急事就不用回家。父母的善意让很多子女也找到了“非急事不回家”的理由,久而久之则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努力工作赚钱比回家探亲更为重要”这样的念头,结合社会上越来越重的竞争压力,愿意在空余时间回家探望老人的儿女不断减少。老人的“空巢”之痛是精神之痛,并不单纯是客观上的孤单,而是主观上的认为自己被遗忘不被重视的孤独,正是长久以来“工作胜父母”的念头及“没大事不回家”的现实让老人感到深深的孤独。
“儿行千里母担忧”,懂得养父母之心,是做人基本的孝道。遇到困难,自己承担就够了,没有必要让日益老迈的父母知道,免得他们过度担忧。同时,由于代沟等因素,有些事情对于父母来说难以理解,不必向父母一一说起。 [详细]
不向父母如实讲述自己的生活状态,可能反而让父母处处担心。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能缓解自身的压力,父母的经验与教训对孩子也能起到很好的提醒和帮助。同时,及时沟通能加深彼此的了解,也满足了父母被认可的精神需求。 [详细]